在“限购令”如狂风般席卷全国各地的时候,西安版“限购令”的“靴子”在万千期待中于上月末落地。而在限购一个月后,西安楼市的“高烧”得以迅速降温。人们在感受西安“限购令”的同时,也越发感觉到“一刀切”的不合理性。那么,西安“限购令”应该限制什么?哪些地方有待商榷?
应该肯定的是,西安楼市在限购措施下抑制了往日狂傲不羁、接近“疯狂”的销售态势,由热销转瞬变为量跌价滞,部分楼盘还出现价格松动,下挫迹象。种种迹象表明
“限购令”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近一个月的实施情况看,西安“限购令”并非“完美风暴”、
缺乏地域特色,在政策制定“差异化”上没有下功夫乏善可陈。部分措施缺乏人性化,尤其对外地户籍的限制不尽合理,“一刀切”的做法只突出“堵”而忽略了“疏”。
西安历史积淀深厚,人们崇尚文化,虽然收入低但很容易满足。所以,对待住房问题一直比较理性。由于房价与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循序渐进式购房在这里比较普遍。限购时代来临,给之前有一套小的、卖掉后换大(住房)群体带来实际困难。首付必须60%、银行不能按第一套住房给予按揭利率优惠,显然有失公允。相关部门应该“差异化”对待这个问题。比如,从契税征收上可以不按一套,全额征收3%;首付可适当调整在30%--60%之间;银行利率享受第一套待遇。这样可体恤、照顾到刚需的实际需求,体现人性光辉,体现政策温暖。对于有二套住房卖一买一者可按首付60%、利率1.1倍政策,该提高的提高,该优惠的一定要体现。
西安“限购令”对有一套房屋家庭限购一套,对刚需有一定意义。但由于没有面积限制,难免使大家“被迫”一步到位,这样反倒增加了刚需负担,使部分购房者因超前(超面积)购房而降低生活品质。所以,应该对刚需最需要的90平方米以下住房进行限制,同时应限定面积。这样既可杜绝“买一套是一套”的不切合实际的做法,规避因买房而勒紧裤带还贷现象,也可有的放矢。使即便买了两套小面积住房的人,只要没超过额定面积,依然可以再买。别的不敢说,至少能够稳定人心!
“限购令”主要作用在于遏制过度投资和投机给房价上涨带来的推动,那么,只“堵”不“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进行局部微调。比如,应适当放开购买限制(至少应放开90平方米以上户型),全面禁止取得产权证不足5年房屋上市交易。这样可彻底杜绝房屋炒作,在一定程度上使投机变为投资,冻结部分频繁流动的“热钱”。因此闲置的房屋也可进入租赁市场,起到平抑房租作用。
另外,在外地人购买一套住房政策不变的基础上,适当照顾为城市建设打拼的打工族和个体劳动者。由于这部分群体收入低,又不在社保、保障房范畴之列,无纳税证明、无社保,却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默默做着贡献。所以,应取消这部分群体买房纳税或社保证明提供,或凭经营一年以上个体营业执照、营业税纳税证明等方便他(她)们购买。这样的好处,一则有效牵制了非本市人员对房屋进行投资,二则对为城市作出贡献的外地人体现政策阳光,三是最大程度地为他(她)们购房提供便利。这样既维护了政策的刚性,又体现宽严并济的策略。
一项好政策的出台,其“落地”姿态非常重要。要“接地气”、“服水土”让广大民众善于理解乐于接受,这样才能使政策生根开花政行令通。尽管政府出台“限购令”的目的是为了平抑疯狂的房价,但从每一项政策发布实施一次比一次接近目标的情况看,政府也在不断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也在不断调整、修正实施细则。比如,长沙等一些地方,就推出90平方米以下住宅不限购,或者只限主城区不限郊区的政策,还是比较符合地方实际的人性化之举。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给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符合大众利益的意见、建议,使地方“限购令”更加完善和人性化,在落实上更趋完美,使政策更贴近人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