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聊天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正如一位朋友所说,聊天往往能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尽管我接触的都是10岁左右的娃娃,还是非常愿意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在很自然、很轻松的状态下,我们知晓了彼此心中的想法,思想撞击出了火花,然后达成共鸣和默契,何乐而不为呢?
那天,在无意之间与学生扯到了“妈妈”与“朋友”的话题。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像妈妈,这是毋庸置疑的。我对学生说:“我很愿意像妈妈一样地照顾和呵护你们,可我更想成为你们的朋友。”“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我追问了一句,然后凝神地望着他们,学生都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是小袁。她说:“如果是朋友,我们与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多么聪明的回答啊!“是啊,如果我像你们的妈妈,我们的地位永远是不平等的,在妈妈的心目中你只能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你们愿意成为老师眼中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吗?”“不愿意!”学生高声回答。“很多时候,我希望是你们的朋友,能与你们平等的交流,而你们能够无所顾忌地把心中的喜与忧告诉我。”我面对孩子侃侃而谈,“你们不能时刻想着——‘我是个需要老师照顾孩子’,我希望你们常常想到——‘我是老师的朋友’,我要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我要减轻老师的负担,还要为老师分忧解难。一个在学校里能够做到自律,做到关爱他人的孩子,在家里,甚至踏上社会,他的表现也只会是越来越令人满意。心理年龄与身体的同步成长会使你们能比较轻松地面对日益紧张的学习与生活,而不是措手不及。”
妈妈般的老师确实十分适合年幼的孩子,因为刚入学的他们需要老师全方位的呵护与关心。而当有一天,你发现某个孩子的身高已经超过了你,或者在孩子身上出现了一些需要你深思甚至令你费解的现象时,那么妈妈的角色是否需要进行适当的转换呢?朋友般的老师是否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