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哈尔滨:老地图里寻旧影

(2007-03-10 23:33:54)
分类: 藏品共赏
哈尔滨:老地图里寻旧影
 
哈尔滨:老地图里寻旧影
 
地图先生原创
 

我曾数次光临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走在街头,宽阔整洁的街道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广厦以及绽放开笑脸迎接四海宾朋的市民让你处处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现代与无穷魅力。然而,假若回到四十多年前的1959年,这座城市又是什么样子呢?没有时间机器可以帮助你。即便你是一个老哈尔滨人,记忆也可以抹去许多东西。不过,想要找寻一座城市的旧影也不难,那就翻找一下影像资料或书刊杂志,老地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恰巧我手中有这样一幅地图,现在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欣赏吧。

哈尔滨:老地图里寻旧影

这是一张标为“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59年8月第1版”的老地图。印数只有12,000,定价仅有一角二分。

地图为对开,幅面较大,正面的地图部分为彩色,背面文字及图片部分为黑白。

展开地图,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哈尔滨城市框架就展现我们眼前了:向北,我们看到了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在当时还未建成,连接南北的通道除了有滨州铁路桥和滨北桥(现东滨江桥)之外,就只有松花江的轮渡了。再看1959年城市建成区域。向北到松花江岸边;向南到现在哈尔滨啤酒厂的位置,也就是今天的油坊街一带;向西看到的建成街路是城乡路。但显然四周还很荒凉。保健路、哈平路一带大片区域的街道还是虚线的规划路。大部分土地还是农田和荒野;往东,我们看到的今天哈尔滨东站位置前的街路叫乐道街,即今天的南棵街,它已经是当时东部最远的建成路了。

大概因为是旅游图的缘故。这份老地图上所标注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只标注了主要街路名称、电车路线、公园和与旅游相关的配套服务场所和设施,如影院、俱乐部、银行、书店、商店等。当然,对照一下新地图,我们还是能发现许多惊人的变化来。原来今天的哈尔滨游乐园在当时是一大片墓地;今天的靖宇公园那时叫道外公园。其它如森林公园、水上公园、东北虎林园等你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影子的。倒是太阳岛公园已经醒目地标示出来。但查阅资料显示,它1956年才被定为风景区,也是刚刚建成的新公园。当然,在地图上最早建成的兆麟公园和斯大林公园一定是哈尔滨最值得一去的游览景点了。兆麟公园建于1900年左右,原名道里公园,因1946年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被害于公园前的水道街(今兆麟街)9号,遗体安葬在这里而改名。斯大林公园是巧妙利用自然条件,把公园与江水溶为一体的公园。解放前公园区域狭窄,设施简陋,称江畔公园。1959年在原有园林基础上扩建成为新型的沿江公园,为纪念斯大林同志而改名。

哈尔滨:老地图里寻旧影

这幅地图除了主图外,另有一幅“哈尔滨公共交通线路图”被设计在图的右上角。附图反映了当时哈尔滨公共交通运营状况。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那个被称为“摩电”的有轨电车在当时还是哈尔滨市民出行乘坐的主要交通工具。而现在除了长春和大连这两座城市还保留以外,其它城市市民再也找不到乘坐“摩电”穿行市区的惬意感觉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地图的背面文字和珍贵老照片部分,这是不可多得的文史资料。它能让我们从感官上寻找到老哈尔滨的城市旧影和印记。

一篇有几千字的“哈尔滨市简介”详细地把哈尔滨的历史及建国十年来城市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向读者娓娓道来。虽是一篇说明文,却写得文笔流畅,清新自然,行云流水般泼撒开去,既增长了知识,又带给我们文学的愉悦和美感。

老黑白图片是配合文字说明而插入的,但我认为它在地图中的位置是极其重要的。第一帧照片是五十年代和平路的实景写真,照片里的主要建筑是哈尔滨亚麻厂办公楼和生产车间。高耸的工业烟囱吐着黑圈,一辆老解放卡车在街道上孤零零地迈着方步;间或有工人朝北三五成群地前行。低矮的树木让你很容易就断出这是新种植不几年的新杨。这是一条1949年才建成的街路。宽58米,是当时哈尔滨最体面的大街了。除了这张和平路的主打照片外,还有另外9张珍贵的老照片。如黑龙江省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其中有名为“南岗区博物馆广场”的旧影也是颇值得欣赏的。它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广场的风景。我们能从这幅老图片中发现老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围绕着广场转圈的影子。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国际饭店成为此照片中最显眼的建筑。广场四周林木葱郁,风景优美。一定是当时哈尔滨最美丽的广场之一。

城市老照片是无比珍贵的。即便它深藏在书刊和地图中也同样具有珍惜性。一座城市越现代,怀旧的人们越想看看它过去是什么样子。而与城市相伴一生的老者,尤其对它怀有特别的感受。笔者虽不是老者,也非城市主人,但拿出这张地图,翻看这些留存下来的旧影,比照说明文字,从这些惊人的变化中梳理出城市纹理来。也是一件阅读的快事。

最为有趣是还是这份地图的封面和封底的设计。封面是老哈尔滨火车站旧影。它就在这张地图出版后不久几个月被全部拆除掉。而封底的哈尔滨人民防洪纪念塔是1958年才开始建造,在1959年这张地图出版之时刚刚建成。因为有资料显示,1960年它才举行剪彩仪式。一座建筑物消失,另一座新建筑同时诞生,它们在这张地图的封面封底被设计了进来。这是惊人的巧合还是编者的有意组构?真是值得玩

                                      (注:题目下面为哈尔滨老街和平路旧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