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不是关系
(2011-12-01 13:40:30)
标签:
育儿 |
“关系”是什么?它着重指人与人、物与物或人与物之间的一种相互关联性。现代社会中经常把家庭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称为亲子关系,也是想着重突出养育者与孩子之间的密切联系。然而,在脱离开理论束缚的形而下的家庭教育中,亲子只是强调关系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这样的一些词语能够精准地抓住并揭示家庭教育的核心吗?
从我的个人实践来看,家庭与孩子之前更重要的交流是一种感情的交流与共鸣,强调的是共情而非浅层次的“关联”。从这个意义上说,亲子关系这个概念本身就有点跑偏。
事例无处不在。
刚过去的一周我的压力很大,社会“课业”很多,每天晚间下班后孩子如常的亲昵、撒娇、吵闹和要求,都在我的烦躁中被无限放大。那个晚上,灯下,默默一遍遍地要求讲故事,我的困意、乏意、烦意、怨意陡生。“妈妈简直被你累死了!”“再这样你就去跟奶奶睡!”“你是不是觉得妈妈的工作很闲?”脱口而出的这些话止住了默默的行为,却带来了默默的眼泪与委屈。小小的心灵受伤了!就那么直接在我的注视下,默默的眼圈红了,泪迅速涌上来,小身子委屈地扭转到爸爸怀里,悄悄地抹眼泪,低低地抽泣。一看这阵势,爸爸赶紧软语安慰,帮默默擦泪,告诉默默妈妈最近压力有点大、有点烦。看默默在爸爸怀里点头,妈妈泪也来了,是委屈、疲惫、心疼、内疚、懊悔?说不清的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没想到,默默却停了哭,投到妈妈怀中,两只小手给妈妈擦着泪,嘴里一直念叨着:“妈妈别哭,别哭。”泪眼朦胧中,默默的神情那么真挚,那么认真,一直擦啊擦,温暖了我疲惫的心。
亲子之间是共情,是心的连结与感悟。“抹泪”事件后的连续两天,默默跟妈妈的相处一直都有点无措和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地逗妈妈笑,小心翼翼地讲话,连搞点小破坏都有点小心翼翼试探的味道。默默的贴心更添了妈妈的窝心与感动。妈妈能做的,就是弥补弥补再弥补。这样的共情与理解,是远非“关系”二字所能定位和概括的,由此所生发的心理满足感更不是冷冰冰的理论所能界定的。
于是,结果:“亲子关系”一词只能存在于形形色色的育儿理论中,与每个家庭的亲子教育始终都有距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