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2006-201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情况

(2011-07-06 10:07:09)
标签:

转载

 

一、总体收入情况

2006年至今,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情况如下:2006213亿元,2007362.42亿元,2008556.56亿元,2009799.4亿元,20101051.79亿元。2010年总收入约是2006年的5倍。剔除网游、电子阅读器(硬件)收入,2006年数字内容产业收入为147.6亿元,2007256.72亿元,2008372.77亿元,2009533.2亿元,2010708.29亿元。数字内容产业收入五年来一直占到当年数字出版总收入的68%左右,2010年比2006年增长了近5倍,与数字出版整体收入增长情况基本一致。从以上数据分析应该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判断: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上发展迅猛。

2006-2010年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情况

年度

总收入(亿元)

其中,数字内容产业收入(亿元)

2006

213

147.6

2007

353.92

248.22

2008

556.56

372.77

2009

799.4

533.2

2010

1051.79

708.29

 

    二、分类收入情况

    虽然几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上发展迅猛。但是,产业内部的发展却不均衡。具体情况如下:

①互联网期刊出版情况

互联网期刊虽然起步较早,特别是学术期刊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良好的产业模式,但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中所占比例偏小。2006年收入6亿20077.6亿20085.13亿20096亿20107.49亿。其中,2007年是互联网期刊发展较好的年份,收入增长也较为迅速,但到2008年出现低谷。之后,处于平稳发展状态。这主要是因为2007年,多媒体互动期刊(含互联网原创期刊)受风险投资追捧,发展势头迅猛,为互联网期刊出版增加了一定量的收入;但到2008年,多媒体互动期刊没有出现风险投资商预期的投入产出规模,投资热情减退,业务停滞,收入数字亦难以统计上来,导致互联网期刊收入整体下滑。相比较来看,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收入上一直比较稳定,投入产出比例合理,但由于需求相对饱和,难有大的飞跃。

②电子图书(e-book)出版

电子图书产业发展情况如下:2006年收入1.5亿20072亿20083亿20094亿20105亿。电子图书虽然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中所占份额较小,但一直保持着正常的增长速度。

③数字报纸(2006年含手机报)出版

数字报纸(含手机报)2006年收入2.5亿元,20071.5亿元,20082.5亿元,20093.1亿元,20106亿元,呈现了较快增长的势头。

④手机出版

手机出版的收入规模一直占据着较大的份额。2006年收入80亿2007150亿2008190.8亿2009314亿2010349.8亿。几年来,手机出版均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手机出版收入是数字出版总收入的主要贡献者。据此,是否能得出以下结论:以手机等阅读终端为代表的移动出版是未来数字出版的主要发展方向?(当然,手机出版如果细分,又包括手机音乐等内容)。

2006-2010年数字出版分类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年度

互联网期刊

电子书(e-book)

数字报纸

手机出版

2006

6

1.5

2.5(含手机报)

80

2007

7.6

2

1.5

150

2008

5.13

3

2.5

190.8

2009

6

4

3.1

314

2010

7.49

5

6

349.8

 

    三、传统出版数字化后的产品与传统纸质出版收入规模比较

如果把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与传统的纸质书报刊收入规模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纸质出版仍有强大的生命力。2009年我曾经据此得出一个判断:传统出版数字化后的产品收入规模,不足以颠覆传统出版本身(此处没有把手机出版的部分计算在内,但即使计算手机出版部分,仍然无法与传统纸质出版物的收入规模相比)。以下是两者2009年收入规模的比较:

2009年传统出版数字化后的产品与传统纸质出版收入规模比较(亿元)

分类

纸质出版物收入

数字化后出版物收入

前者是后者的倍数

图书

纸质图书

462.8

电子

4

115倍多

期刊

纸质期刊

146

互联网期刊

6

24倍多

报纸

纸质报纸

627.6

数字报纸

25

25倍多

合计

1236.4

35

35倍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