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中医药之弊
(2011-02-21 09:13:31)
标签:
育儿 |
默默没躲得过这一轮的流感,而且,吃了长达10天的药也没见好。小壮妞变成了小瘦牛,咳嗽不断。无奈,周日带孩子去了闻名遐迩的广安门中医院。
人果然还是很多,儿科的专家根本挂不上,挂号厅里的票贩子倒是很活跃,光明正大地吆喝着就“多加一百,史英杰的。。。”感冒而已,我们选择了普通号。
五分钟以内就轮到了我们。医生看上去比我们夫妻俩得大,但面色严厉,俨然是个救世主,肯定是还没做父亲的主儿。听诊、问询、手诊,唰唰唰地就在病例本上写起来。
“孩子都喘了,已经不至于普通感冒咳嗽,都快到支气管了。先开五天药,五天后回来看还喘不喘,以前的药全停。”
嗯。嗯。夫妻俩唯唯诺诺地应着,默默却表现得十分“小大人儿”地说:“这个叔叔不是医生。医生是阿姨。”我赶紧一把拉住她,生怕她一句话再惹恼了“白衣天使”。
药开出来了,中药加两份中成药。便宜,真是便宜,一共不到三百块。不过,中药的麻烦随之就来了。先是为了怎么熬药上蹿下跳地找医生询问,又咨询了小区里一个当护士的孩子妈,再加上婆婆的传统经验,到底怎样最好,并不统一。无奈,LG还上网查了查,企图借助先进的查询工具得到启示,结果,网络这个东西总是给掌握型的人才准备的,它无法帮你鉴别到底什么样的是对的,什么样的是错的,多了的只是选择项,并不是理出一个结果。于是,我家采用了小区护士妈的做法,一副药煎两次,兑好后分开喝。
更麻烦的还在后头。无论是中成药还是中药,都是苦得要命。起码我这当妈的就从来没喝过那么苦的药。默默平时对一般的苦药接受能力已经比较强了,而且向来都是讲通道理后自己喝,这次也拼死抗拒。“我不喝苦药药……”默默闭着嘴,从牙缝里往外挤着话,哭得憋红了脸。看着这个小小的人儿趟在怀里挣扎的样子,我的心都碎了。于是,孩子大哭,我小哭,一副悲情剧加哭情剧。最后,是婆婆跟老公一起连哄加吆喝地把药喂完,孩子满身大汗地跑到我怀里歇着。
近几个月本来在自己学点中医常识,知道这些药要忌甜、腻、凉,显然,给孩子块糖甜一下的基本想法都没法实现。在中药面前,我所能做的就只能是伸出双手拥抱,鼓励孩子吃药,安抚孩子的委屈。相较于西医儿科药事故频出和副作用巨大的现实,选择中医药的家长越来越多。可是,这些超级苦药该怎样让孩子接受呢?也许,无论是临床还是研究者,都该在这上面花点心思了,毕竟,这个事情有了解决之道会是个功德无量的事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