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此处安放

标签:
文化 |
分类: 点滴生活:随笔 |
(1995年的万古寺)
文/漫兮
香溪河水清凌如蓝,两岸橘树倒影成画。依着过江轮渡的船舷,吹着徐徐而来的江风,我的思绪,仿佛眼前的清波荡漾,一浪一浪地,蔓延开去……
河的彼岸,就是万古寺村,一个安放过我青春韶华的小小村落。一别经年,眼前的村子已不是我记忆里的模样。
蓦然回首,那些渐去渐远的物事场景,便愈来愈清晰地呈现于我的脑海。
吊桥
当年的香溪河,亦如一条蜿蜒的玉带,贯穿于官庄坪村和万古寺村之间。
一年四季哗哗流淌的河水,滋养了对河两岸朴实的屈姓子民,也滋养了漫山遍野葱郁茂密的柑橘园林。
早先,河里有一撑杆而过的小船,晃晃悠悠地在河面上循环往返,两岸村民的日常往来就维系在这只简陋的小船上。若遇夏季洪水,好些天小船才能恢复正常运行。
后来,有了吊桥,那只小船,就寂寞地停泊在河谷的深水区里,自在悠然地随波飘荡,像极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偶尔,繁忙的收获季节,那只闲置已久的小船,也能派上一些用场。
吊桥,成了万古寺村新的风景。每日的清晨和黄昏,我都会站在我那小小居室的窗口,遥望吊桥上来来往往的人。背着书包上学的孩童,挑着煤球回家的男人,提着篮子下河洗衣的女人……他们在吊桥上行走从容,如履平地。
多少年过去了,我总是无法忘怀,第一次我战战兢兢地走过吊桥的情形。那么惊慌失措,那么狼狈不堪!一个趔趄,我摔倒了。忍住泪水,我爬起来。裤子破了,膝盖流血了。但我没有停下脚步,一直往前走……
只到有一天,我终于可以和万古寺的村民一样在吊桥上来去自如健步如飞……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我如何平衡自我。万古寺的吊桥,刚好成全了我的人生课程。
当我再次背着行囊走在吊桥之上,当我驻足回望那扇小小的窗,我年轻的背影,居然有了点点的沧桑。只是,我的脚步,足音铿锵。
那些遗落的青春梦想,那些背弃的美好时光,亦如沉没于水底的吊桥,渐渐地,没有了痕迹。渐渐地,不再被人提及。
烛光
寂静的夜,月华如水,又是一个停电的夜晚。
我端坐窗前,看烛光在风里摇曳。窗外的橘林,在月色中留下婆娑的树影。偶尔有细微的风吹树木的声音传来,轻轻地,直抵我的内心。
我素来怕黑,怕黑暗里的声响,怕黑暗里的光影……
可当年的万古寺,却常常停电。蜡烛是我黑夜里温暖的依靠,我把它们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离它们最近的,是我为数不多的几本书。
最初遭遇停电的惶恐,在随后的日子里不复存在。我变得淡定,淡定得不像自己。
夜里,我把黑暗关在门外,我用蜡烛点亮心底的希望。
我开始疯狂的阅读,读名著,读杂志,甚至连报纸中缝上的广告都读。漫长的夜,居然不过是瞬间的转换。
春夜,漫山遍野的橘树开满洁白的花朵,透过烛光,我能感觉到花儿朵朵的暗香浮动。
秋天,硕果挂枝,橙黄橘红,收获的喜悦,如同闪烁的烛光点点,跳跃着不灭的光芒。
如此的夜,风情万千;如此的烛光,灿烂无限。
我的年少轻狂,我的畏缩不前,我的迷茫,我的彷徨……我的一切的负能量,在烛光的照耀下,在书香的氤氲里,消失殆尽。
多少年后的今天,我再次驻足于万古寺村。暮色四合,零星的灯火倒映在青山碧水之间,仿佛天幕上闪闪的星星。我便不由得想起,那些年,陪伴我度过黑夜的烛光。
橘颂
清晨,鸟鸣啾啾惊扰了我的好梦。这一场景,恍惚如我安放在此的青春,有一种隔世的美丽。
最美人间四月天。我夜宿的农家,是一处十分别致的三层小楼。四周橘树环绕,绿意葱茏。满眼的绿色里,偶尔有玉白色梦花点缀其间,煞是好看。
远处的仙女岩,静如处子,举目望去,峭立的绝壁上开满灿烂的杜鹃花。这些随春风绽放的花朵,在朝阳里露出绚丽的嫣红。
花开花落,日月轮回。唯有一首关于橘的颂歌,从千年前的屈原一直吟唱到百年前的屈真,再从百年前的屈真吟唱到如今的盛世年华。万古寺村的屈姓子民,定是浸染了先祖们的灵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满心的虔诚培育出世间最好的橘。
曾经多少个冬日的早晨,我睡眼朦胧地打开房门,看见门口摆放的一个个硕大的橘,瞬间,温热的感动驱散我寒冷的心境。这些顽皮的学生,总是用他们简单的方式送给我意外的惊喜。他们淳朴善良,他们淘气捣蛋,他们带给我欢乐,也带给我焦躁,他们是我青春岁月里难忘的伙伴。
看着眼前四月就硕果挂枝的橘树,我无法抑制地想念起和孩子们分橘而食的旧时光。记忆的坚守,是对一去不回的青春的典藏。橘的坚守,是这片广袤土地的福祉。
历经数代人的努力,现在的一年四季,万古寺村都有挂果的橘树,都有成熟的果实。它们以丰沛的营养成就了这个小小村落的幸福理想。
万古寺,一个有着不朽名字的村庄。那里珍藏着我的青春,我的梦想。
(2013年3月的万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