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瓯北诗话》小引”
(2013-08-25 23:52:07)
标签:
杂谈 |
读瓯北诗话小引
田永明
《瓯北诗话》是清代著名诗人、史学家的一本诗话。大致以唐宋诗人为目,分十二卷。当然应该是赵翼读唐宋诗的感想,及他对唐宋诸大家诗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的见解。赵翼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人,在他的时代以诗名,诗倡灵性,和袁枚、张问陶(船山),被称为清代三大灵性诗人。由于他精于考核,对史学有精深研究,所以在后世作为史学家要比诗人名气更大。他的史学代表著作有《陔余丛考》和《廿二史札记》,后者和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被称为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瓯北,是赵翼的号,《瓯北诗话》是他晚年读唐宋诸大家诗集时,撰写的一部比较有名气的诗话。其实,这本诗话,我只读过一些片断,并没有细读,但很早阅读时,便觉得这本诗话前赵翼有一个小引,曾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昨日,因读赵翼的《陔余丛考》而想到了这个小引,再次翻检细读,仍觉得这是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好文章。下面我先对此篇短文做一些介绍,然后再简单说说自己的感想:
这篇短文大约三百字左右,大致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说他年轻时读唐宋诸家诗,经常不终卷,便觉得自己才思涌出,于是在读诗的过程中,便“不能息心凝虑”。就是说,年轻时他读唐宋大家的诗的时候,由于觉得自己的才思不让古人,便读得并不仔细,甚至是经常读不了多少,便放下不再读了。不过赵翼也自知他从唐宋诸家诗中得到的本领,不过和当时一般选家不相上下,不过是知其大概而已。
第二个层次,说他晚年无事,便仔细阅读了唐宋诸家的全集,特别强调他的读是“再三展玩”,就是说,不是粗疏的阅读,而是“再三”,且又是“展玩”,在不断的玩味过程中,他才慢慢在唐宋诸家诗中看到了“真才分,真境地”。也明白了他以前弄明白的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用他的话说是“仅十之二三”。于是,他因此而深感后悔。他设想,如果年轻时,便像他老来这样读唐宋诸家诗的话,一定能得知各家的独特之处,沉浸期间,如果是才分高的,便可以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扩展;如果是功底深的,也能让自己的功力进一步加深。如果把诸家的特点综合起来,融会贯通的话,自己一定也能自成一家。
第三个层次,赵翼说自己已经到了晚年,没有精力与古人争胜了,但所幸的是他晚年终于是认真阅读了唐宋诸家的诗,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可能有精力追赶或超过唐宋诸大家了,但他还是看到了他们的真才分和真境地,也就是说真正的认识了唐宋诸大家诗中之妙境,虽然已经不能再赶得上,但比终生根本不知道唐宋诗之妙处还是要强一些。
第四个层次,大致是说写作此书目的。他觉得世间有才的人非常多,但也会有很多有才的人会如他自己那样,在读书时掉以轻心,一直到晚年才终于因明白而懊悔。所以,他撰写此书,特别在小引中强调,意在让那些有才华的人早早明白读书不能掉以轻心。惟此,才可以让后来的人,不会在年轻时因熟视无睹,而浪费数十年的时光。最后,他强调说,他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有所进步了,但写这本书,说这些话,对有才华的人应该是有好处的。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才写这个小引,说说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并把这些“公诸同好”。
这篇短文,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必与我勉强也可以算是个读书人有关。我觉得这篇小引,好像是在说他后悔年轻时没有认真阅读唐宋诸家诗,老来却无力再追赶古人了。实际是赵翼在说怎样读诗,或者说要怎样读书。
他在说读书时,其实分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戒除的,一是应该怎样读。
他说自己年轻时读书时,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不终卷,二是不能息心凝虑。实际是在告诉人们读书人经常会犯的两种毛病:一是读得不全面,二是读得不仔细。如果想真正了解一个诗人,如果不读他的全部作品,便很难知道他的全貌,如果读得不静心,不认真思考,便人失之浮浅。
他说自己晚年读唐宋诸家诗时,也强调了两个点:一个是“取诸家全集”,二是“再三展玩”。取诸家全集,也就是强调,要了解一个诗人,必须全面了解,这样才能真的知其全貌,而不能以一斑而窥全豹。再三展玩,就是强调,必须息心凝虑,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方能得其真,知其境。
同时,他通过自己年轻时掉以轻心的读和老年时的悔,实际意在告诉人们,人年轻的时候都会多浮躁,容易扬才露己,恃才傲物,于是便容易犯不全面、不仔细的毛病、;而到老来沉静下来,便会后悔
。所以,赵翼写这个小引,我的感觉他实际是在谈如何读诗,扩而大之,是在说如何读书。当然也是在告诫那些有才华的人,一定不要在年轻时浮躁用事,而应该沉下去,对自己研究的东西,一定要全面了解,特别要息心凝虑,方能力追前贤,充实自己,取得成就。
2013年8月25日
附原文:
瓯北诗话小引
少日阅唐宋诸家诗,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尝能见到,差胜于终生不窥堂奥者。因念世之有才者何限,度以如余之轻心掉过,必待晚而始知,则何如以余晚年所见,使诸才人早见及之,可以省数十年之熟视无睹。是于余虽不能有所进,而于诸才人实大有所益也。爰就鄙见所及,略为标举,以公诸同好焉。
嘉庆七年五月,瓯北老人赵翼识。
田永明
《瓯北诗话》是清代著名诗人、史学家的一本诗话。大致以唐宋诗人为目,分十二卷。当然应该是赵翼读唐宋诗的感想,及他对唐宋诸大家诗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的见解。赵翼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人,在他的时代以诗名,诗倡灵性,和袁枚、张问陶(船山),被称为清代三大灵性诗人。由于他精于考核,对史学有精深研究,所以在后世作为史学家要比诗人名气更大。他的史学代表著作有《陔余丛考》和《廿二史札记》,后者和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被称为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瓯北,是赵翼的号,《瓯北诗话》是他晚年读唐宋诸大家诗集时,撰写的一部比较有名气的诗话。其实,这本诗话,我只读过一些片断,并没有细读,但很早阅读时,便觉得这本诗话前赵翼有一个小引,曾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昨日,因读赵翼的《陔余丛考》而想到了这个小引,再次翻检细读,仍觉得这是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好文章。下面我先对此篇短文做一些介绍,然后再简单说说自己的感想:
这篇短文大约三百字左右,大致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说他年轻时读唐宋诸家诗,经常不终卷,便觉得自己才思涌出,于是在读诗的过程中,便“不能息心凝虑”。就是说,年轻时他读唐宋大家的诗的时候,由于觉得自己的才思不让古人,便读得并不仔细,甚至是经常读不了多少,便放下不再读了。不过赵翼也自知他从唐宋诸家诗中得到的本领,不过和当时一般选家不相上下,不过是知其大概而已。
第二个层次,说他晚年无事,便仔细阅读了唐宋诸家的全集,特别强调他的读是“再三展玩”,就是说,不是粗疏的阅读,而是“再三”,且又是“展玩”,在不断的玩味过程中,他才慢慢在唐宋诸家诗中看到了“真才分,真境地”。也明白了他以前弄明白的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用他的话说是“仅十之二三”。于是,他因此而深感后悔。他设想,如果年轻时,便像他老来这样读唐宋诸家诗的话,一定能得知各家的独特之处,沉浸期间,如果是才分高的,便可以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扩展;如果是功底深的,也能让自己的功力进一步加深。如果把诸家的特点综合起来,融会贯通的话,自己一定也能自成一家。
第三个层次,赵翼说自己已经到了晚年,没有精力与古人争胜了,但所幸的是他晚年终于是认真阅读了唐宋诸家的诗,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可能有精力追赶或超过唐宋诸大家了,但他还是看到了他们的真才分和真境地,也就是说真正的认识了唐宋诸大家诗中之妙境,虽然已经不能再赶得上,但比终生根本不知道唐宋诗之妙处还是要强一些。
第四个层次,大致是说写作此书目的。他觉得世间有才的人非常多,但也会有很多有才的人会如他自己那样,在读书时掉以轻心,一直到晚年才终于因明白而懊悔。所以,他撰写此书,特别在小引中强调,意在让那些有才华的人早早明白读书不能掉以轻心。惟此,才可以让后来的人,不会在年轻时因熟视无睹,而浪费数十年的时光。最后,他强调说,他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有所进步了,但写这本书,说这些话,对有才华的人应该是有好处的。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才写这个小引,说说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并把这些“公诸同好”。
这篇短文,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必与我勉强也可以算是个读书人有关。我觉得这篇小引,好像是在说他后悔年轻时没有认真阅读唐宋诸家诗,老来却无力再追赶古人了。实际是赵翼在说怎样读诗,或者说要怎样读书。
他在说读书时,其实分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戒除的,一是应该怎样读。
他说自己年轻时读书时,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不终卷,二是不能息心凝虑。实际是在告诉人们读书人经常会犯的两种毛病:一是读得不全面,二是读得不仔细。如果想真正了解一个诗人,如果不读他的全部作品,便很难知道他的全貌,如果读得不静心,不认真思考,便人失之浮浅。
他说自己晚年读唐宋诸家诗时,也强调了两个点:一个是“取诸家全集”,二是“再三展玩”。取诸家全集,也就是强调,要了解一个诗人,必须全面了解,这样才能真的知其全貌,而不能以一斑而窥全豹。再三展玩,就是强调,必须息心凝虑,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方能得其真,知其境。
同时,他通过自己年轻时掉以轻心的读和老年时的悔,实际意在告诉人们,人年轻的时候都会多浮躁,容易扬才露己,恃才傲物,于是便容易犯不全面、不仔细的毛病、;而到老来沉静下来,便会后悔
。所以,赵翼写这个小引,我的感觉他实际是在谈如何读诗,扩而大之,是在说如何读书。当然也是在告诫那些有才华的人,一定不要在年轻时浮躁用事,而应该沉下去,对自己研究的东西,一定要全面了解,特别要息心凝虑,方能力追前贤,充实自己,取得成就。
2013年8月25日
附原文:
瓯北诗话小引
少日阅唐宋诸家诗,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尝能见到,差胜于终生不窥堂奥者。因念世之有才者何限,度以如余之轻心掉过,必待晚而始知,则何如以余晚年所见,使诸才人早见及之,可以省数十年之熟视无睹。是于余虽不能有所进,而于诸才人实大有所益也。爰就鄙见所及,略为标举,以公诸同好焉。
嘉庆七年五月,瓯北老人赵翼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