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文化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
——(美)法兰克福《论扯淡》
(“我认为短书也可能有很多狗屁,但是一本长书几乎必然有着很多的狗屁。”此书总算给扯淡“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
扯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现代生活里严肃和呆板的解构。我们这个疯狂时代的恶搞,绝对是扯淡的典型。于是也就有了众多扯淡的乐趣。
相比于全校4:1的男女比例,偶们中文系确实是有点阴盛阳衰了。大一那会大震慷慨放言,说追到芝芝就请哥几个搓一顿。结果我们还真没等太久。请那次席间他发了一通感慨,说自己一不小心就告别单身了,很有点依依不舍的样子。熟料没过两天大震郁闷的不得了。原来人家芝芝人家没有答应,是哥们太心急给臆想了。
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难得磊娃进入保研名额,排名第三,机会很大。而保研推荐名单十人中除此君外,其余全是女生。于是乎磊娃想当然成为了我们4班男生的骄傲。当然少不了哥们疯狂一下了。又是席间,把自己以前从未说过的“知心话
”一股全倒出来。那天玩的真他妈高兴。过一月正式名单下来后,磊娃不幸成为了“牺牲品”。哥们为他的祝酒会也成为了他心头一块劣石,每每提起都觉得不好意思。
大四了。可能我们专业找工作是所有专业中最没谱的了。所以只要是个出路就全往上涌了。出奇的很,《参考消息》说也要到我们那逛逛,结果我在第一排守了一个小时还是没看到“参政消息”的人影儿
。所以赶场子就投了其它几个。回来一问才晓得寝室仨兄弟不约而同的投了好利来。于是胸有成竹之下必然要对仨人在同一公司工作畅想几度。结果下午我和大震都接到了好利来实习店长的复试通知。小财出人意料地没进复试,于是又跑过来找人事经理哀求了半天。最后双方都很是遗憾,只能各觅良媒了。
再后来小财幸运地被深圳海雅百货录取了。一次无意提到好利来时,财财表现出了莫大的冷漠。又是说好利来不好,又是说好利来不关心员工---最惊奇的是他竟“反讽”了一句,说好利来都是初中生就能干得了的工作,我们去太憋屈了。MG,想想当初他没进复试,死皮赖脸又去缠人家好利来,今天却说出这番话,实令好哥们匪夷所思。唉,祝他走好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