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青网评论《国粹生香---2012北京评剧票友段位评授》

(2012-03-15 09:31:34)
标签:

杂谈

现场气氛活跃,观众反响强烈,主持相互调侃,嘉宾个个大腕儿,绝技深藏不露,更有外援助阵,揭秘爆料连连,惊喜欢乐不断。以此来形容一档综艺娱乐节目,是再恰当不过,明星嘉宾、俊男靓女、粉丝助阵,统统已经不再稀奇,但如果将这一切放在戏曲节目中,效果会是怎样呢?别说,还真是挺有意思。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电视台《欢天戏地》节目连续几期介绍评剧艺术。评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北方。说到评剧,我首先想到的是能唱、能舞的戏曲演员,还有那些迷恋这门艺术的戏迷,特别是那些口口相传、不容易说清楚、也不便说清楚的“门道”,更是充满神秘色彩。以前也曾看过一些类似的节目,但因为才疏学浅,里面专家的讲解基本没有听懂,如果是大段的演唱,那就更是如坠雾中、不明就里。

  这次《欢天戏地》的节目也请了评剧界的专家大腕到场,与主持人一起“聊”评剧,但首先说的不是专业问题,而是趣闻轶事,包括他们的儿时经历、入行原因、学戏过程等,极为轻松、搞笑、吸引人。同时,再适时穿插评剧基本知识,如评剧的由来、特点,还有就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演唱技巧讲解,这些讲解并不是一带而过,而是以浅显的语言,边说边示范。例如刘萍老师,在介绍评剧白派的时候,特别提到了“鼻音”的应用,一句唱中,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说得明明白白。由此再听评剧,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优美动听中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通过看节目,确实长了不少知识。

  现场演唱是戏曲类节目必不可少的部分,节目不仅有专家大腕现场表演,还请来他们的学生助阵,分别演唱各流派的经典唱段,这些“外援”的加入,让节目变得更加好看,老师认真地讲评剧,学生投入地示范表演,一紧一松,可谓张弛有度,“听得明白”。

  几期“追”下来,发现戏曲节目如此加强娱乐性,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来可以吸引各类观众观看,普及戏曲知识,发展新戏迷;二来可以为戏曲树立起更加亲和的形象,一改以往古老、神秘、深奥的印象。如此一来,戏曲的普及就更为容易和易于接受。

  但这样也会产生相应问题,最大的一点就是娱乐因素的加入多少会挤占节目时间,减少核心内容的容量。在介绍评剧新派艺术的那一期,明显感觉到介绍的还不够深入、全面,没有讲解其最具代表性的唱腔,特别是关于流派在现时代的发展,没有进行说明,不免会产生断裂感。

  不论是哪个剧种,要想深入了解,还是要花费一定时间、精力,进行系统地学习、研究。戏曲类节目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领路人,带着大家进入戏曲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希望戏曲类节目同样也可以跟上步伐,成为年轻人愿意看、喜欢看的节目。

来源:北青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