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背后的真实
(2008-10-14 22:04:50)
标签:
杂谈 |
今天在家,追着窗外投射进来的阳光,从客厅追到书房,边追便读完了闫连科先生写的“风雅颂”。全书大概情节如下:
当杨科提着耗费了五年半光阴完成的专著“风雅之颂”的书稿回到家里的时候,迎接他的竟然是妻子和副校长赤条条躺在床上的荤景。很快,像一条邋遢的狗,杨科副教授被清燕大学的领导们踢出了学校,他们举手表决,集体决定把杨科送进学校附属的精神病院,原因不过是杨科无知地做了一会英雄,带领学生抗击沙尘暴而一夜成名。在精神病院里,他被院长之指派给病人讲解“诗经”,竟得到了大学里从未有过的礼遇。病人们反响无比强烈,掌声雷动。眼看着自己将被长久留在精神病院,杨科赶紧落荒而逃,回到耙耬山深处的老家寺村,县城天堂街的那些坐台小姐成了他最求知的学生和最热忱的知己。可是他的“风雅颂”成了他的妻子的新著“家园之诗”,初恋情人也死了,杨科在寻找内心回归的过程中又爱上了她的女儿,在她新婚之夜杨科因为自己爱情的幻灭而掐死了她的新郎,最后在现实社会四处碰壁后,终于领着天堂街的小姐们和一批同样在现实社会里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专家教授逃亡到黄河边的“诗经古城”,在那里过起了远离尘嚣的生活,还继续寻找着被孔子删除的冥冥之中的“诗经”余篇。
这是一个情节有点荒诞的故事,但是透过荒诞夸张的细节,却让人看到了在现实巨大的荒谬围剿下,一个正统知识分子无法坚守自己的“风雅”,被逼着步步后退,退回老家,退回自然。老家对他的欢迎是古朴的,那样一个偏僻的山村对以他为代表的外面的世界还抱有无限的美好遐想,所以他一回村就有村民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请他摸摸孩子脑门,因为村民相信他摸过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会好,有将来一定能像他一样走到大都市里去。而他,一个从大城市的大学里落荒而逃的副教授,在村民面前依然粉刷着太平,以维护自己的虚荣和自尊。然而,这样的面纱维持不了多久,村民们很快发现了有关他的许多秘密,老家的乡村也容不下他了。他在那里也成了多余的人,回归成了一段伤痛。只有在新的逃亡中沿着黄河去寻找湮灭在荒滩淤泥中的精神家园“诗经古城”。
其实书中情节背后的一些概念我们并不陌生,比如城市的道德沦丧,城市乡村的二元对立,对城市文明的希望和绝望,还有许多象杨科一样离开乡村后失去重心的晃悠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无数“中间人”。杨科为了求学和在城市立足背弃了乡村爱情,但是最后换来的是老婆的通奸和盗窃他的学术成果。失望中他回到乡村,被初恋情人对他的一辈子深情而感动,终于情不自禁爱上了她的女儿,然而那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她女儿的爱情不属于他,不仅如此,连村民对他的崇拜也很快破灭,以至于最后几乎把他从村里赶了出来。他离开村子太久了,已经无法回头,但是前面的城市又远远不属于他。所以他迷失了。几千年前的“诗经古城”能是他的归宿吗?他找到了一点遗失的古诗,但是远非全部,他只好独自上路走向更多的未知。
看本书的后叙作者透露此书原本叫“回家”,后来改名为“风雅颂”。我更喜欢“回家”,尽管我们很多人已经离家太远没了归途。
现实感一点点丧失,最后等待他的只有虚无和幻灭,而想要继续活下去,不得不向远古去寻找精神家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