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实践,首先我对在节目中准确地“驾御”两种语言,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所谓“驾御”和一般的会说,是不一样的。对于一种外语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相信普通的翻译都可以做到,但是,主持人的角色不同于翻译。虽然同是穿针引线,但对于翻译的要求主要是精确,而主持人必须在此基础上学会选择,而且,还要增加色彩。
每一个节目在时间上都是有限的,而且节目的进行又有一定的节奏。在双语节目中,由于语言障碍,特别容易造成节奏拖沓。如果一味地要求来参加节目的国外嘉宾都使用中文,经常会影响他们表达思想,更何况在许多情况下,出席的嘉宾根本就不会中文,比方说去年9月底来北京出席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的市长们。在这样的访谈中,作为主持人,除了必须熟练地掌握外语,顺畅地和各方交流以外,还必须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每位嘉宾发言中的重点和亮点,或者是意外的兴奋点,经过自己的语言处理,用简短生动的话语传达给观众。这时候,转达给观众的信息,不是直接的翻译,而是经过主持人选择和处理过的信息,在基本终于原意的基础上,使信息更精练,更有趣,更加节目化,而主持人既承接了节目,又调整了节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