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得

(2006-05-16 18:41:48)

在主持这个行当里,我一直是一个夹缝求生的人,因为我的专业是外语,而且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播音和主持训练。然而,我赶上了一个北京和北京电视台大发展的好时候。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不断地走向世界,与此同步,我们北京电视台的视野也在不断开阔,国际化的节目越来越多。这样一个发展气候,对北京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了我一片生存的天空。

 当然,国际化的节目也得遵循节目主持的基本规律,从根本上来讲,对主持人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但是外语节目,或者现在更多的是双语节目,又有它们的特殊性,而这其中最大的特点又集中体现在语言上。如何在双语节目中准确地同时驾御两种不同的语言,这便是对此类节目主持人的最大挑战。

经过多年的实践,首先我对在节目中准确地“驾御”两种语言,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所谓“驾御”和一般的会说,是不一样的。对于一种外语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相信普通的翻译都可以做到,但是,主持人的角色不同于翻译。虽然同是穿针引线,但对于翻译的要求主要是精确,而主持人必须在此基础上学会选择,而且,还要增加色彩。

每一个节目在时间上都是有限的,而且节目的进行又有一定的节奏。在双语节目中,由于语言障碍,特别容易造成节奏拖沓。如果一味地要求来参加节目的国外嘉宾都使用中文,经常会影响他们表达思想,更何况在许多情况下,出席的嘉宾根本就不会中文,比方说去年9月底来北京出席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的市长们。在这样的访谈中,作为主持人,除了必须熟练地掌握外语,顺畅地和各方交流以外,还必须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每位嘉宾发言中的重点和亮点,或者是意外的兴奋点,经过自己的语言处理,用简短生动的话语传达给观众。这时候,转达给观众的信息,不是直接的翻译,而是经过主持人选择和处理过的信息,在基本终于原意的基础上,使信息更精练,更有趣,更加节目化,而主持人既承接了节目,又调整了节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