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一个论坛里发现的贴子,觉得很意思,正所谓文人相轻,所以转载过来和大家分享。
引言(2010)
世界杯刚刚结束,点评一下上财经济学院楼里的名校“海龟”32“强”,与读者共享。
一、进校一篇文章也没有发表的“名校”海龟
1.杜宁华,进校5-6年,此人号称试验经济学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的学生,却一篇文章也发不出来。
2.陶佶,进校5-6年,号称著名华人经济学家李龙飞的学生,发一篇文章怎么就这么难呢?
3.谭继军,进校4-5年,文章一篇没有,行政职位却稳如泰山,现高居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之高位,不知此人为何还能睡得着觉。
4.梁丹,进校4-5年,文章一篇也没有“生产”出来。
5.陈媛媛,进校4-5年,没有产出一篇文章。
6.贺欣,进校3-4年,此人从国外毕业时间很长了,先是在中央财经大学混了一段时间,又跳槽到财大,至今一篇文章也没有,此人可能成为海龟效仿之楷模也。
7.张文章,进校3-4年,一篇文章也没发,不知这几年搞了什么名堂。
8.黎霞,进校3-4年,一篇文章也没发,还是多学学税法,考虑如何避税吧。
9.胡晓娟,进校2-3年,一篇文章也没发,邹恒甫那里送出去的,据说她的本土“武大”同学有些找不到工作,她在财大三十万一年,做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10.姚澜,进校2-3年,一篇文章也没发,发文章够“难”的。
11.赵山,进校2-3年,据说几乎所有人都可能成为他的合作者,连小本科生也不放过。
12.周晓岚,进校2-3年,邹恒甫那里送出去的,据说她的本土“武大”同学有些找不到工作,外来的“尼姑”好念经啊。
13.林立国,进校2-3年,一篇文章也没发,多给点时间吧。
14.杨有智,进校1-2年,一篇文章也没发,还刚来,慢慢看。
15.张蓓,进校1-2年,还刚来,慢慢看。
16.周德威,进校1-2年,还刚来,慢慢看。
17.张敏,进校1-2年,还刚来,慢慢看。
二、离拿Tenure还差很远的“名校”海龟
18.钟鸿钧,进校5-6年,就发了一篇Economic
Letter,在国外根本不算数的notes文章,还希望将自己降为普通待遇,不知读者作何感想。
19.罗大庆,进校4-5年,发了一篇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勉强算第三类。
20.刘锋,进校3-4年,发了3篇不入流的刊物。
21.肖俊极,进校3-4年,发了一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三类刊物,一篇Marketing
Letters这样不入流的刊物,然后靠蹭学生的文章在《财经研究》、《南开经济研究》、《财贸经济》这些国内刊物混日子。
22.沈凌,进校4-5年,发了一篇Economic
Theory,可以算二类吧,不过没有署名财大,还有一篇垃圾三类刊物,一篇不入流的SCI,一篇经济研究,不过一类刊物至今没有,在北美根本就不可能拿到Tenure,就离财大标准,也还差得远。
23.冯帅章,进校5-6年,进校前发了几篇,其中有一篇还不错,好像是二类(所谓财大目录,别的地方算不算不知道)进校后就是瞎混了,现在好像又有两三篇,不过都是不入流的刊物。
24.龚关,进校5-6年,有两三篇二、三类刊物(所谓财大目录,别的地方算不算不知道),如果按照北美标准衡量,要拿Tenure还差得远呢。
25.欧阳德生,进校5-6年,有那么几篇,档次都不高,搞计量的发Econometrica是痴心妄想,就连Journal of
Econometrics也没有,要拿Tenure,
在北美门都没有。
26.郑兵勇,进校4-5年,发了一篇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博弈论中最好的,还有一篇发在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算三类吧,六年的聘期快到了,连财大很低的1+2+1要求(1篇一类,2篇二类,1篇三类)可能难以达到了,在北美根本就不可能拿到Tenure,在北美现在要拿Tenure至少要1-2篇TOP,还要有一大堆一、二类刊物。
27.李玲芳,进校1-2年,有一篇财大标准的二类文章,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还有一两篇不入流的三类吧,好像是Economic
Letter之类,不过进校时间不长,也许努力还有些希望吧。
28.李哲,进校1-2年,发了一篇一类刊物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货币经济学中最好的,进校时间不长,好好努力吧。
三、按财大标准基本够格拿Tenure
29.朱东明,进校2-3年,此人从北大挖过来,搞计量的,发了三篇Journal of
Econometrics,计量经济学中的一类刊物,有一两篇可能不是署名财大发表。
30.周亚虹,进校5-6年,搞计量的,发了三篇Journal of Econometrics,计量经济学中的一类刊物。
四、按北美标准够格或基本够格拿Tenure
31.陈庆池,进校5-6年,进校前在美国呆过一段时间,发了一篇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不过文章太少,没有拿到Tenure。后在2005年跳槽到财大,在2008发表了,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比财大的一类也许要好一点,比AER,Econometrica,JPE又要差一点,2009年发表一篇二类,一篇三类。
32.孙宁,进校3年左右,从上海交大挖过来的,目前有两篇Econometrica,一篇是在财大发表的,这是海龟中目前看来最好的。
五、几乎超过所有海龟的年轻巾帼女土鳖
孙燕,2005年从同济大学毕业,已在美国统计年刊(Annals
of Statistics)发表两篇文章,在统计中一类刊物Statistica Sinica发表一篇文章, 美国统计年刊Annals
of Statistics是统计中的最好刊物,类似经济中的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不过此年轻女中豪杰年薪却只有不到十万,某些人为了打压她,不让那个楼里的海龟丢丑,说她不是搞经济的,去年才给他评了个副教授。如果陈庆池能评为东方学者,孙宁能评为长江学者,我看这个巾帼女杰至少不比此二人差多少,上面那些拿高薪的海龟们,在她面前最好找个地洞钻进去,你们没有那个金钢钻,为什么要揽那个瓷器活啊?
六、总结性评论
不要相信铺天盖地的网上宣传,那只是一个“皇帝的新装”,救救孩子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