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悲情汉旺,愿我们的爱与双手能为你拂去创伤

(2008-05-21 11:17:29)
标签:

北川

地震

救援

现场

消防官兵

汶川

营救

纪实

军事

(湖北消防总队鄂州消防支队 胡君整理)

    15日凌晨,鄂州消防支队15名官兵紧急组成救援队,奉命挺进四川德阳。
    这一别,太匆匆。
    绵竹——德阳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距离震中汶川直线距离不到30公里。汉旺——绵竹市受灾最为惨重的乡镇之一。未曾料想,鄂州消防抗震救灾分队到达重灾区德阳以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到绵竹市汉旺镇搜救人命。

余震、大雨、断电、塌方、泥石流、滑坡、堰塞湖……

满目疮痍、大地哀鸣,灾区汉旺、艰险重重。
    接连五天,每一条救援队员深夜传回的手机短信,每一次充满杂音、突然断掉的电话连线,都成了鄂州消防支队留守官兵的最大慰藉。因为,这使我们得知:战友在前线一切安好。

我们分到了汉旺

16日上午8时15分,到办公室落座不久,手机震动。三期士官刘铭发来短信:我们分在德阳的汉旺,比较严重的灾区,详细情况稍后告知。赶紧回拨过去,却提示已关机。此刻,战友们昨日凌晨集结的情形清晰可见:15日凌晨,接到总队命令后,支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了15名官兵组成抗震救灾第一分队。不到10分钟,他们紧急着装,携带70余件(套)特勤器材,乘车疾驰武汉,与兄弟部队会合。谁都知道此去一路艰险,出发前,却没有一个战友给亲友打个电话道别。

一线救援,不分昼夜

5月16日,再次收到前线的消息,已经到了深夜12时59分。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准备起身回宿舍休息。抗震救灾分队带队指挥员李奕芳打来电话。接通后,信号时断时续。
    李队长在电话中说,战友们已从汉旺返回绵竹城区。因为目前余震不断,为确保救援安全,只能在绵竹过夜。后勤保障物资还未完全运到,部分官兵分得一张客车座椅,在车上坐着休息;其余的则只能天当房、地当床,草草打个盹儿。后来得知,当晚吃过晚饭,劳累了一天的官兵又接到临时任务:绵竹市一所医院有一批物资运到。官兵们立即打起精神,赶赴医院,连夜把200多张病床搬运到绵竹市体育场,供伤员使用。返回营地时,已经到了17日凌晨1时30分。
    为了搜救人命,战友们寝食难安。17日一大早,就到指挥部接领新的任务,随即投入新的战斗。

用爱与双手为灾区拂去创伤

17日,15名队员按指挥部统一调遣,负责对汉旺镇医院附近区域进行搜救。一天下来,从鄂州携带到灾区的特勤器材发挥了很大作用,提高了搜救效率,队员们清理出多具遇难者遗体。
    18日,官兵们接到任务:转移东方汽轮机厂档案馆内的机密档案。东方汽轮机厂主导产品为电站涡轮机,拥有127亿元总资产和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汽轮机制造设备。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突然袭击了汉旺。顷刻间,厂房倒塌、家园毁坏,地震带来的巨大阴霾笼罩在东汽厂上空。在这场灾难中,东汽厂技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馆,也遭到了灭顶之灾。埋压在废墟中的万卷珍贵档案,如同受灾的生命一样,亟待救援。18日全天,15名队员和其他救援力量一道,开赴到东汽厂档案馆。
    大雨刚过,气温升高。一时间,废墟上热浪滚滚、恶臭扑鼻,断壁残垣露出狰狞的面孔,让人不禁颤栗。
    刻不容缓——连日疲劳作战没有压垮搜救队员。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念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心中。几度舍生忘死深入危楼,几度绊倒于废墟来不及疗伤,到天色完全暗了下来,再也看不清眼前的一景一物时,仅鄂州消防15名队员,就已经从损毁严重的建筑内转移出了2000余卷机密档案。毫无疑问,这对东汽厂灾后重建将会起到的巨大作用。脱下磨损的手套,手上的血泡不知何时已被磨破……
    当天晚上,尝试着拨打了数名队员的电话。电话那端,战友们的声音已经明显沙哑。李奕芳中队长说,大家精神状态都很好!并且,由于后勤保障物资运到,当晚队员们已经睡上了帐篷。后勤保障的一点点改善,都让队员们产生了莫大的满足感。对他们来讲,住上帐篷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他们心中时刻都在想:受困的兄弟姐妹怎么样了?还有多少生命被埋在废墟中等待着救援?

不放弃一丝希望

5月19日,据地震发生已有7天时间。今天,队员们主要负责对东方汽轮机厂综合仓库青龙库铸造公司办公楼和两栋住宅楼进行清理,面积达54500平方米。此时,搜救出生命的希望已经渺茫,但是队员们仍然冒着危险,深入严重受损的建筑内仔细查找。他们有一个信念:不放弃丝毫希望。
    经过半天的奋战,始终没能找到活着的生命,让大家万分心痛。
    当天下午2时28分,队员们在救灾一线向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并参加了湖北省消防总队在救灾一线举行的宣誓仪式。举起右手,在抗震救灾的关键阶段,我们一定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争分夺秒、克服困难,尽最大的努力搜救被困群众。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向生命极限发起最后的冲锋,最大限度地挽救被困人员的生命,用我们的双手、智慧和勇气,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句句铮铮誓言,从队员们钢铁般的身体内吼出,响彻废墟上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