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天上飞”替代“肩上背”

(2019-05-21 16:28:10)
分类: 豫报作品

让“天上飞”替代“肩上背”

 

    本报记者 任国战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遂旺 本报通讯员 付艳丽

 

    411日,正是麦苗孕穗期。安阳县韩陵镇的麦田里,一架架植保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丰航空”)董事长王志国欣喜地对记者说:“农民朋友再也不用肩背着沉重的喷雾器打药了。”

 

    1997年,由于所在单位连年亏损,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的王志国被推向了前台。年仅24岁的他联合61名职工出资13.5万元,创建了安阳市北关区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安阳全丰农药厂。

 

    用新产品敲开市场大门,企业年销售额从300万元起步,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但他仍然不满足。

 

    他熟悉农村,了解农民:“从春天到秋天,我看着农民背着30多斤重的喷雾器,在田里打药,心疼啊!”

 

    因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田里多为四五十岁的“娘子军”,还有60多岁的老汉。王志国陷入沉思:“将来谁来种地?谁来进行田间管理?粮食可是天大的事啊!”

 

    王志国了解到,日本农业用的是无人机,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难题,他动了念头,“不妨生产无人机,用其植保飞防”。

 

    自行研发生产无人机,企业内部质疑声一片:“缺人才、缺技术和资金,风险太大了!”

 

    王志国不这样看,他带上企业骨干,拜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方寻求技术支持。

 

    201211月,王志国组建了国内最先从事农用植保无人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并在12月试制成功了第一款载荷仅有5公斤的试验机。

 

    第二年,企业先后从航空航天院校招聘了航空发动机、空气动力、材料学等50多名专业人才,投资1.5亿元,先后攻克了设计和飞控、遥感、遥测、智能监控等难题。

 

    在全丰航空500平方米的展厅里,展示着20多架各式无人机,载重从最初的5公斤上升到40公斤。王志国自豪地说:“眼下,无人机成为种植户防治病虫害的‘必备工具’,一天就能喷洒三五百亩,将农民从打药中解放了出来。”

 

    有了植保无人机,谁来操纵?2013年,王志国倡导兴办了安阳太行低空空间应用职业培训学校,陆续培养了近2万名“飞防手”,组建了中国第一个飞防大队。

 

    去年5月,安阳小麦病虫害防治形势严峻,为了确保夏粮丰产丰收,全丰航空受命出动了“千人千机”,8天就完成了200万亩的防治任务。

 

    王志国算了一笔账:“用植保无人机飞防,每亩地平均增产粮食2040公斤,增收50100元,节水90%,有效减少了农药面源污染。”

 

    6年多来,我们已累计生产5500多架无人机,产品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飞防作业总面积超过5000万亩。”王志国说。

 

    眼下的“全丰”,已经发展成为集农药、化肥、日化、航空植保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型企业,拥有十多项专利,产品出口欧盟、非洲、东南亚等地。

 

    “公司已经成立县级服务中心150余个,乡镇服务站2000余家。”王志国说,“我们要在‘农’字上做精彩文章,让植保作业更精准。”

 

                            (原载20190414日《河南日报》3版头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