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不如服务好
——看安阳碧水社区如何托起“夕阳红”护佑“小太阳”
安阳观察记者张遂旺 张龙飞
12月2日下午4点多,65岁的常振守迈着悠闲的步子,走进社区三楼日间照料中心活动室,从乐器架上拿起一支笛子,吹起了民间小调。一曲未罢,社区里的豫剧粉丝们也前来报到,笛声、二胡融入优美的唱腔。不大会儿,30多名老人陆续到来,活动室里掌声笑声不断。4点半一过,一个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嬉笑着跑进社区“四点半课堂”。这样的场景,在安阳市洹北街道碧水社区每天都在上演。
碧水社区是一个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年轻”社区,住户“清一色”是低收入家庭,居民2889户9245人,60岁以上的老人有396名。
“年轻人都忙着打工挣钱,老人谁来管?”这是碧水社区党支部书记郭月明的一块“心病”。
“最美不过夕阳红,幸福生活不能让任何一位老人掉队。”郭月明深有感触地说。
碧水社区的办公场所是一栋三层小楼,2012年初始,郭月明带领大家腾出房间,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不仅有休息室、健身房、活动室、文化室,还配有小餐厅。记者在餐厅门口的菜单上看到,一碗面条只要两块钱,饭菜每天不重样。
独居老人李淇秀原来住在其他社区,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孤独的生活总让她脸上凝着一片“愁云”。搬到碧水社区后,她成了照料中心的常客,聊天、听戏、看书,在健身房的腰部振动机上锻炼锻炼,累了就在休息室眯一会儿。
“刚开始还有人不理解,觉得社区想挣钱。”郭月明笑呵呵地说,这里全免费。后来一些子女看到家里的老人格外高兴,不理解变支持,纷纷去当志愿者,主动为老人服务。
托起了“夕阳红”,那些满社区跑的“小太阳”呢?
郭月明动情地讲述了一桩难忘的故事。那是2014年冬季的一天,大雪纷飞,气温零下十几度。郭月明在社区看到一个孩子,趴在路边的石头台上写作业,小手冻得通红,顿时心头一紧。
“这可不中,孩子冻坏咋办。于是,我把他领到办公室,叫他在那写作业。”郭月明说,这个孩子叫李杰,今年上五年级,那时节,他母亲在外打零工,经常忙到晚上8点多才能回来,没时间料理他。
李杰的现象并非个例。4时40分小学生放学,家长上班,这些孩子“放了羊”。
“我们社区是个大家庭,也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啊!”社区工作人员一商量,挤出房间,搬来两张长条桌,给孩子提供写作业的地方,后来又添置5000多册图书、5台电脑,建立了社区“四点半课堂”,邀请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志愿者,免费给十几个孩子辅导家庭作业。
距社区不到300米就是安阳市实验中学,社区主动跟这所中学对接,每周邀请成绩优异的高中生给孩子们讲课、分享学习经验。
“真正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家长们对“四点半课堂”赞不绝口。
“上着班,心里还直念叨着孩子,下班回家时候车骑得飞快。”学生家长郭青兰说,现在好了,知道孩子在社区学习,还有人辅导,我们放心、舒心,更开心。
“一老一小”显真情,碧水社区的举措得到了居民认可,也吸引了本省、浙江、江苏、湖南等多地社区代表前来“取经”。
(原载2018年12月11日《河南日报》第18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