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七月布衣2011
七月布衣201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05
  • 关注人气: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减一增”折射民生变化信件和包裹的“角色转换”

(2018-08-16 15:12:00)
分类: 豫报作品

“一减一增”折射民生变化

信件和包裹的“角色转换”

    本报记者 任国战 本报通讯员 张遂旺 张龙飞 

    夏日,安阳市文峰大道繁华的商业街,热闹非凡。路口的大树下,一个墨绿色邮筒寂寞地立在那里,引起记者留意:“现在还有人写信吗?”

    711日,记者走进安阳市灯塔路一巷供电局家属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正在树下乘凉。他叫王运生,记者和他聊起了写信这个话题。

    王运生告诉记者,家里亲朋好友多,三四十年前没有电话,相互交流全靠写信。

    “自从有了手机,我再也不写信了。”王运生笑眯眯地说,有啥事打电话、发语音,“这么方便,谁还写信啊。”

    紧接着记者走进了安阳邮政分公司的邮件投递班。投递员刘斌告诉记者,他1997年参加工作,那时候当投递员特别吃香,用户接到信件后格外高兴,拽着你让去家里喝水。

    刘斌说着,突然话锋一转:“后来电话越来越普及,写信的人就少了,电报更没有人用了。”

    回到小区门口,一抹墨绿色从身边疾驰而过,“吱”的一声,停在不远处。只见中国邮政的快递小哥一手掏出手机,一手熟练地打开电动三轮车的车厢,“您的包裹,来取一下吧。”开门的瞬间,记者看到里面是满当当的包裹,估计不下百件。

    一车这么多,那全市的包裹岂不是数量更加惊人!

    记者追根求源来到了安阳邮政分公司邮件处理中心,只见3900平方米的大厅高大、宽敞,大厅西侧依次横卧着6台皮带传送机。每台传送机旁,都停放着三四辆装满包裹的分拣车,分拣员熟练地扫码、分类,包裹有序地“排队”被送进发往内黄、滑县、林州等地的邮运车里。

    大厅东北角,分拣班班长魏娜正坐在方格架前,熟练地将一封封信件放进标着“济源”“郑州”“信阳”等字样的格子里。“现在写信的人极少。”魏娜手持一沓信件给记者看,“这些信件大部分是银行账单、保险单和广告函。以前信件是分拣工作的‘主角’,现在角色转换了,包裹成了‘主角’。”

    安阳邮政分公司运维部原主任王永1983年参加工作,是个“老邮政”。他拿出一份报表给记者介绍,1988年,安阳信件处理量达4000万封,2012900万封,2017年下降到180万封。

    与信件相反,包裹数量像坐“火箭”一样往上蹿。1998年,安阳还负责濮阳市及所辖5个县的包裹转运,两个地区包裹数量加起来也才13万件。2012年两地业务分离,安阳地区包裹量为19万件,2017年陡增至1600万件。

    “今年安阳包裹总量预计能突破2000万件大关。”王永说。

    “如今,最多时每天的包裹数量达10万多件。”魏娜乐滋滋地说,虽然包裹数量很大,但所有环节都颠覆了传统模式,包括平信、挂号信、印刷品、包裹在内,原来需要55个人的工作,现在13个人就能搞定。

    说到包裹,安阳邮政分公司网路运行中心负责人王自红深有感触:“1985年刚参加工作时我是投递员,那会儿的包裹大部分是‘民包’,就是外出务工、当兵的人寄被子、衣服啥的。”王自红说,现在包裹里是服装、玩具、饰品、电器、食品……“啥都有,比那时候丰富了不知多少倍。”

    聊到眼下的投递工作,王自红非常自豪地说:“现代化的交通设备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让‘接力运输’成为现实,省内18个省辖市快递都可以‘次日到’。”

    说话间,一辆载重8吨的邮运车缓缓启动,开往滑县。那里,客户们正在翘首以盼……(原载20180713日《河南日报》第5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