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理洋地名  让传统回归

(2016-04-11 09:34:27)
分类: 安报作品

    清理洋地名  让传统回归

   本报记者 张遂旺  实习生 申 

   

    3月4日上午,笔者从三医院前往高新区方向办事途中发现了两处不知所云的洋地名。在永安街和东风路交叉口东北角还是法国的“香榭丽舍”,而文昌大道和武夷大街交叉口就已经到了奥地利的“金色维也纳”。古城中的洋地名远远不止这些,人民大道上正在建造“曼哈顿”,文峰中路上还有一个“威尼斯印象”。诸如此类不知所云的洋地名就分布在古城安阳的各个城区、各条主干道上。这些不规范地名的存在,不仅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也丢掉了乡愁记忆。在开发商标新立异、热衷于起洋地名的行为背后,是商业营销对传统文化的侵袭。


    取个洋地名就变得高大上,与国际接轨了吗?答案显而易见。与维也纳毫无关联的“金色维也纳”也好,跟曼哈顿并无瓜葛的“曼哈顿”也罢,盲目的商业营销,何尝不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这些藏在古城中的洋地名真的那么高大上,令安阳人眼前一亮吗?并不见得。网友“江罗”说:“古城里这么多洋名字,往好了说是现代化建设,与国际接轨,但总觉得缺少了一些文化韵味。”其实,安阳的不少地名、街道名、小区名都富有浓郁的古城气息。比如老城里的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小颜巷、洛阳府,这些老地名中有着太多的历史积淀,浓缩着安阳这座古城的精气神。而“仁义巷”的名字背后则更是传承着“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胸襟与气度。在新建的一些住宅小区中,也不乏书香园、桂花居、万和城、御景嘉园等,都蕴含着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


    国际范儿的洋地名并不见得就比传统地名叫起来响亮,更有甚者,一味在名称上求新、求怪、求洋气,却忽略了建筑质量,那才真是舍本逐末。网友“奈奈”说:“现在很多小区起的名字挺国际范儿,但是住起来却没见多洋气,把房屋质量、居住环境、服务质量搞上去才是正儿八经的事。”


    “楼盘名字洋气点,心理上总会觉得档次高点吧。”网友“落霞”表示,“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要是叫个‘大王村公寓’‘三官庙小区’也太土了。好听又有文化感的名字我觉得也可以接受,像‘桂园’就挺好。”


    可见,洋气的名字确实能得到一部分潜在客户的心理认同,觉得名字洋气,档次就不会太低。但是,在全国各个城市中普遍存在的“曼哈顿”“香榭丽舍”“维也纳”,往往只是名字国际化而已,倒不如回归传统文化,让古城中流淌的精神能在散布其间的街名、地名中找到印证和源流。

                                                     (原载2016年4月6日《安阳日报》六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