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更多的全天候记者
(2011-10-18 13:41:23)
需要更多的全天候记者
□张遂旺
|
|
最近,蓬勃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让《安阳日报》推出了大批来自基层的新闻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引起社会的共鸣。但也有极个别的记者,不愿深入基层,即便走下去,也是被动地走向基层。看到这一现象,不禁勾起了笔者心中尘封多年的一件事。多少年过去了,这件事仍然铭记在心,不断启发我怎样在社会生活中捕捉新闻线索。
主人公是中国青年报社驻地方站的一位记者,他为开阔自己的视野,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在报纸上公布于众,并向社会承诺,手机24小时开机,当地群众随时都可以向其反映新闻事件和提供新闻线索。这位记者的诚心,打动了普通群众,他也从中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写出了不少独家新闻。这一举措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不易。
近年,一些新闻单位招聘了很多年轻记者,输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强壮的身体,天天奔波在新闻第一线,但也有少数记者,当的是八小时记者,有完成任务即可的思想。试想,这样的记者,整天只是跑机关,泡会议,抄文件,浮在上面,也许他们能掌握一些政策信息,却无法摸准政策的脉,点不到社会的穴,让自己变成了“文件袋”。 记者长期脱离社会生活,就写不出鲜活的新闻作品来。
一位老记者曾这样说,记者只有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层里,才可以获取最充足的养分。记者这个行当是个吃苦的行当,没有吃苦的精神是当不好记者的。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务求实效,需要更多的全天候记者,这样才可以与社会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保持多方面的信息渠道畅通无阻。改文风的背后,更深层次的是思想作风的转变,是对自身位置的重新打量。要敢于创新,扎根基层一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样才能不断发展。
(原载2011年10月13日《安阳日报》六版)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