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循环经济助推城市转型
(2008-11-13 16:01:02)
标签:
杂谈 |
煤矿不见煤 城里群鸟飞
大同循环经济助推城市转型
《 人民日报 》(
2008年10月4日 01 版)
本报太原10月3日电
大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年产原煤8000多万吨。前些年“挖了一山煤,流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煤而生的环境污染成为当地一大公害,连续几年戴上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帽子”。近年来,大同市下大力气实施
根据“煤都”实际,大同重新规划十大产业:做优煤炭产业,做强电力、冶金、煤化工三大循环经济接续产业,发展壮大机械、医药、建材、旅游、商贸、农产品加工六大替代产业。今年全市电力投入运营的装机容量达到353.7万千瓦,在“十一五”期末全市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年增加转化原煤425万吨。建设大型坑口电站,变单一输煤为输煤输电并举,实现能源的多渠道输送,目前冶金工业已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8.5%的基础。
塔山循环经济园区拉长产业链条,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式经济发展模式,改写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利用洁净煤、煤化工进行深加工,生产甲醇、合成氨、氯丁橡胶、离子膜烧碱以及煤基合成油;采用废弃煤矸石开发煤电联产,生产煤矸石墙体材料和高档建筑玻璃;焦煤气生产甲醇和合成氨;回收矿渣、电厂粉煤灰制水泥和空心砖……各个生产单位首尾相联,环环相扣,上一个生产单位的废料正好是下一个生产单位的原料,逐层减量利用,直至“吃干榨尽”。
主导产业的循环发展,为改善城市环境和群众生活环境提供了良好基础。全市拆除锅炉1100台,使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城区覆盖面积85%,完成生态建设30.3万亩,新建高标准高速公路林带40.55公里,一二级公路林带701.8公里;新增城市绿化面积87.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2平方米。如今大同在全国113个重点监控城市中的排名前移了15位,摘掉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古城居民常见鸟群嬉戏窗前。
循环经济发展拉动着旅游产业。以云冈石窟、北岳恒山两翼,以古长城、火山群、永固陵、永安寺等景点为群体的文化旅游,使大同日益成为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成为市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