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自北京的祝福

(2006-07-14 08:47:07)
分类: 新闻资料
来自北京的祝福
 
           本报记者  周巧红  刘云鹏

     7月13日下午3时16分,当安阳殷墟申遗成功的喜讯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传回古城安阳时,我们在第一时间拨通了远在北京的郑振香先生的电话。

     郑振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的老站长,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1976年,郑振香主持发掘了妇好墓,成为当时轰动考古界的重大发现。此后几十年,她常驻安阳,持续进行对殷墟的发掘和研究,在对殷墟分期、布局和社会性质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郑振香在安阳工作近30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都奉献在了殷商大地上。

     “我已经得到这个好消息了,真的非常高兴,非常高兴!”70多岁高龄的郑老声音听起来是掩饰不住的兴奋与欣慰。“去年我特意去了一次安阳,那时候就看到殷墟申遗的各项工作做得都挺好。”

     郑振香说,殷墟申遗取得圆满成功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这是世界对中国早期历史的认同。商王朝在殷建都历时200多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殷墟是迄今为止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时间最长的遗址。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如今,人们对殷墟的布局、概况已有了比较多的了解,确定了宫殿遗址和王陵的位置,得知在宫殿周围分布有比较多的手工作坊和居民点。

     殷墟整体来说保存得相当完好,能够廓清一座3000年前王都的面貌,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毕生专注于殷墟考古的郑振香先生说,殷墟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无与伦比。殷墟文化的博大精深,尚有待于考古专家、青铜器专家、文字专家从多方面、多视角进行研究。她说,殷墟能被世界认同,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记者询问郑老,殷墟申遗成功以后,安阳还需要做哪些工作?郑老说,要加强对殷墟的保护工作,让古老的文明散发新的光辉。郑老的话语里充满了殷切希望。

     采访结束时,记者祝愿郑振香先生健康长寿,并热情邀请她再来看一看申遗成功后的殷墟。郑老爽快地答应:“有时间我一定再到安阳去看一看。” 
 
               原载2006年7月14日 《安阳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