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坦然面对分离(新浪推荐70)!

(2009-08-25 10:05:17)
标签:

妈妈

出差

分离

坦然面对

妞妞

育儿

分类: 育儿心经

前些天接到出差一周的任务时有点意外和惊喜,因为工作性质,加上这几年怀孕、生养妞妞,出差机会极少,所以妞妞三岁半了还没让孩子坦然面对分离(新浪推荐70)!离开过妈妈,直觉告诉我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但妞妞呢,产假过后虽然外公外婆过来帮忙,但是只要我家,吃喝拉撒睡玩、讲故事等大小事情都要钦点妈妈,别人根本靠上前,对妈妈这般依赖,她能接受这么长时间的分离吗?

为了让妞妞接受这个事实,我决定早早地给妞妞做思想工作。当天回到家趁妞妞玩的高兴的劲我故轻松的说:“妈妈过几天要出差,很快就回来”,妞妞一愣赶紧搂着我的脖子语气坚决的说:“不行不行,我没有妈妈怎么办”!看妞妞反应比较强烈,我立刻岔到别的话题,我知道第一天只要告诉妞妞这件事就行了,妞妞不能一下接受,工作还得慢慢做。

第二天,我又找机会对妞妞说出差这件事,妞妞可怜兮兮地说:“我想妈妈怎么办!”“想妈妈的时候可以给妈妈打电话啊,妞妞都记住妈妈的手机号了,还会自己拨呢,妞妞可厉害了对吧”!说到这时妞妞脸上浮起自豪的表情,我接着说:“妞妞表现好的话,妈妈还会给妞妞带礼物呢”!“礼物?什么礼物啊”?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一听说有礼物立刻两眼放光,我笑着亲了一下妞妞额头:“是神秘的礼物啊,等我回来才会知道,你表现好不哭妈妈才会奖励的哟”!“神秘的礼物”,妞妞说着已是一副很神往的样子了,看来我转移注意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礼物嘛,妞妞从来就不是贪心的孩子,一张别致的小纸片妞妞都会爱不释手、心满意足,所以这个我不担心。

第三天,我又开始问妞妞:妈妈不在家,妞妞晚上跟谁睡啊?——爸爸。爸爸要不在家呢——奶奶。奶奶要不在家呢——爷爷。爷爷要不在家呢——啊!最后妞妞不知咋回答了。我笑着说:那你就问问,怎么都不在家,都跑哪去了啊!妞妞哈哈的笑了,我知道通过这轻松的对话,妞妞已经考虑好妈妈走后最重要的睡觉问题了。

很快到了真正出差那天,我拎包跟妞妞道别,没想到小家伙竟然很平静的坐在沙发上跟我挥手再见,连送出门的意思都没有,那语气和神情与我平时出门上班没有半点区别,让我心里都有点酸溜溜失落的感觉。

离开的头三天,妞妞比我在家表现还好,吃的多、玩也好、睡的香,压根没提过我这个妈。后几天妞妞睡觉时偶尔会提起我,但是也没什么激动的反应,跟着妞爸很快就睡着。之前我如临大敌,到跟前了妞妞却平静如常,看来我真是小瞧了她。就这样第一次长时间分离测试,妞妞顺利过关。

于这个结果,我欣慰的同时并不太意外,其实关于分离的训练从妞妞出生那天就开始了。那时我就坚持每次脱离孩子视线,都微笑的告诉她:妈妈去拿东西,马上就回来!你可能会不屑一顾:面对不到一个月的孩子,有必要吗?我却坚信小小的人儿有思想,一定能听懂我的话,而且我必须告诉她妈妈不是突然消失,一会儿就会回来。这样随着妞妞慢慢长大,我从短暂外出到后来正常上班,每次出门我都平静地跟妞妞说再见,多数情况下妞妞也坦然的接受并安心的等着妈妈回来。即使偶尔情绪不好,不想让妈妈出门,我还是直白又“残忍”的告诉她:妈妈必须上班,哭也没有用,但妈妈保证会早点回来。

事实上我发现妞妞的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我出门时还泪流满面,没几分钟就开开心心的跟外婆玩起来,比我在家时表现还好。这次也一样,虽然妞妞并不希望妈妈离开,但是当她发现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时,内心也就坦然接受了。而如果我要像一些母亲那样,每次出门都偷偷跑掉,年幼的孩子不明真像,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就会忽然消失,内心完全没有安全感,与妈妈分离时的哭闹与焦灼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情形。

这一点 孙瑞雪老师在《爱与自由》中也提出:许多父母可能有一个错觉,母亲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她。其实,越爱孩子的父母,孩子也就越不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他,他母亲是爱他的,这个经验也同时告诉他,父母只是暂时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得出,不管父母到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

而我的“实战”经验也告诉我,孩子都是通情达理的,而且远比我们想像的坚强勇敢的多。只要我们平时与孩子建立了安全信赖的亲子关系,当分离来临时,家长采用恰当的形式告知孩子,并给他接受和调整的时间,就完全可以避免那种撕心裂肺的场景。而我们的孩子也从坦然面对与父母的分离开始,逐步的走向独立,走向自主,走向充满幸福的人生!

被亲子推荐到焦点图片,截图留念!还被推荐到博客页面的推荐博文栏,但没来及截图!有点遗憾!

让孩子坦然面对分离(新浪推荐7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