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闹的风景,动态的平衡!(婆媳)

(2007-11-16 14:24:02)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育儿/亲子

媳妇

动态平衡

分类: 妈妈日记
 

热闹的风景,动态的平衡!

    天天上班,习惯了城市的淡然与冷漠的我们虽然在小区里居住好了几年,除了楼上楼下的邻居,与其它人几乎没有任何交往。但妞妞的外公外婆虽然来到徐州才一年多的时间,但天天抱着妞妞在小区里玩,善于与人和睦相处的他们很快便与小区里同样照看孩子的老婆婆、小媳妇们打成一片。每天我都能从他们嘴里听到许多家长里短的新闻故事,尤其是婆媳关系,更是家家热闹的风景线,颇有点你家演罢我上场的感觉!家家情况不同,矛盾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总起来看处得真是亲如母女、不分彼此的不多,闹的剑拔弩张、不可收拾的也很少,多数的家庭都是在相处磨合中不断寻找着一种动态平衡。

    相互尊重、相互退让。

    在大多数因为照顾孩子、经济实力等种种原因婆媳必须住在一起的家庭几乎都是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两个本来毫无关系的两个女人,因为爱着同一个男人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脾气性格、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观念意识等等,却要交织揉合在同样的一天24小时的真实生活中。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恐怕才是不正常的。但生活还要继续,日子也得进行,除了相互的宽容尊重、妥协忍让,没有更好的办法。

    十号楼的莲莲的自出生后,都是奶奶给带,但挑剔的孩儿妈总是嫌婆婆照顾孩子的方法不够科学,不懂得育儿知识,不会说普通话,做的饭菜或咸或谈不够香甜,心情不好时,情绪激动、口无遮拦。老婆婆忍受不住三天两头的指责,一气之下回到自己家中。没有婆婆的照顾生活一下混乱起来,更要命的是自己马上要上班了,孩子却没人照顾了,孩儿妈慌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打电话给婆婆道歉,保证以后改正错误,不找茬滋事。婆婆心里本来就挂念孙女,见媳妇态度诚恳,也就痛快答应。回来之后,有了这次的教训,彼此之间互相客气了不少,生活也渐渐和谐起来。

    对面楼上的明明的出生后,婆婆过来伺候完媳妇月子,就想着回去,因为远在镇上的家里还有没退休的老伴,即将参加工作的女儿和正在上学的儿子。心里觉得不合适就能过儿子问媳妇“如果不给带孙子她会怎么想”,媳妇话很坚决“永远不会原谅她”。话说到这份上彼此都得好好惦量了。没办法,婆婆就让大儿子帮小儿子转学过来,要参加工作的女儿自然也要在这找工作安家。媳妇没有料到让婆婆带孩子却引来一大家人,自己本来宽敞的新居一下子变得拥挤不堪,心情可想而知。没办法都是为了儿子也不好说什么,好在她在单位是中层干部,工作很忙,正好有借口晚回家,而且小姑子会嫁人,小叔子早晚要自己安家,就将就几年吧,她这样安慰自己。

    少有往来,相敬如宾!

    这种关系主要发生在婆媳之间住的较远,又不需要婆婆带孩子或者婆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来、不愿来带孩子的家庭。

    三单元的慧慧家里就是这样子,有外公外婆帮着带孩子,在乡下的婆婆正好乐的省心、省事、省钱。以前接触的本来就不多,生了孩子以后,婆婆帮着伺候完月子,不习惯城市的生活一心想着回家里去,正好亲家母没事也想着过来看外孙。这样大家一拍即合,皆大欢喜。平时婆婆有空过来看孙子,因为自己没能给带心里略带愧疚,来了就很主动的下厨做饭,媳妇因为工作忙等原因很少回去看望婆婆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婆婆来了也热情对待,这样彼此适应客气,虽有距离,倒也相安无事。

    “一碗汤”的距离最和谐!

    “一碗汤”的距离,这恐怕是许多家庭都梦寐以求的吧,住的近方便生活上相互照应,又少了许多的磕磕碰碰,自然矛盾就了许多。楼下的一对小夫妻就是这么幸福的一对。公婆就在同一个小区,结婚后,小两口几乎没开过火,下班在公婆家吃过饭,回到家里还有独立空间享受二人世界。如今添了小宝宝,早晨起来七点多婆婆就把孩子抱走,晚上下班后两人再把孩子接回来,平时像征性交点伙食费,过年过节再给公婆买点礼物,少了住在一起的摩擦,也没有路途遥远的奔波,彼此都很开心舒适。

    当然家家情况不一,矛盾也各式各样,婆媳之间要说起委曲、道起劳骚都是一箩筐一箩筐的,常言说“清官都还难断家务事”呢。但日子终究要过下去,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只有彼此多点沟通交流、尊重宽容、体谅退让,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家那个动态平衡点。

    还是那句话,家和万事兴!

亲子推荐之十八:

遗憾没有及时抓到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