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建平制壶
印严刻(处女作)

王红娟制壶
印严刻(处女作)
吴京制
印严刻(处女作)
初结紫砂缘
7月16日从昆明飞往南京,一下飞机就被小弟绍江的朋友,一位青年陶艺家接机,又顺接从广州飞至南京汇合的小弟一同直奔宜兴丁蜀镇。下午与著名青年陶艺家何建(国家工艺师)联糸后专去他家茗茶赏壶。何建是我的弟子刘亚梅(云南著名茶艺师)安排会面的,而何健又是工艺大师何挺初公子,并请我吃饭。
我与小弟在邮乐酒店订了十天的房,住下来后,在何建等朋友安排下,结识了一些真正做壶的高手,如葛陶中、李园林、俞荣骏、华健、朱彬、周波、马群东等陶艺家。在期间也多次去紫砂一厂、陶都城和尹家村,走家串户地了解了一些平时大家不知的内幕,感到紫砂艺术的混乱市场已严重地影响了整个紫砂的前景。在交往中体会到紫砂围子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底蕴,以及市场的差异性。
此行是第一次去宜兴,也是对紫砂壶有好感才几个月的时间,目的当然是想把自己的国画书法作品体现在壶上作为自已特别的个人收藏才来宜兴的,最初想找几个大师级陶艺家合作,在机场为了了解紫砂壶,随意买了一本紫砂壶书,才知有位叫孙鼎朴的篆刻家专刻壶,很有特点。直到宜兴,听大家讲,才知道孙鼎朴在此地甚有影响,对宣传紫砂作了很大贡献,在五年间,光出他与各家合作紫砂壶的书达百本以上,也造就了他在紫砂行业的特殊地位。
来到丁蜀后,初时我也被所谓的名家、壶价给弄得脑子一片乱,直到将回昆时才越来越清晰了,大家都讲我是幸运的,初入丁蜀就与真正做壶名家交流才往下走,能迅速明白这围子的一点游戏法则。
有闲逛中我遇到过对紫砂壶有奇特的反应事。如一:我与小弟入一工作室,有一姓马的制壶人,把紫砂名家说得一文不值,初觉怪言,后了解,确有此不到之处,都冲名家壶收藏者确应小心为上。如二:我与小弟去吃饭入一饭店,一位四十出头女店主猜到我必是冲壶来的,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给我听,她有位近亲,早期专门推销蒋蓉大师的紫砂壶,不知怎么回事,近几年他才成著名工艺师了,也打着蒋蓉弟子名在外卖壶。而且至今不会做壸也不会刻壶,只善长推销,但他现在有他专做的壶,价值很高,事不怪哉。
圈子不同,修养差距大。有的圈子陶艺家一心专做壶,心很静,很有耐心,一般七天左右才出一把好壶,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价值较贵。有的圈子陶艺家,一碰头就是论职称,互吹壶价,总把职称变化当作壶价升值的标准,虽然都说忙,但很少见他们把时间花在做壶上,他的壶也会有人花百千元买,这类人也会做壶,也会吹壶,也能自吹价值,但大多数内心不平衡,卖高没人买,卖低心不甘,处理不好会做出异常反应,故买壶人也要小心为是。我遇到一次,想请一位国家工艺员帮我几把壶给我刻字,但次日又深了解,知道他这种级别艺人的壶价差距,也认为没必要买300元一个的壶来学刻,故改变主意不要了,谁知她打电话来讲他已备好了,是一天赶出的九个,我叫小弟接电话道歉,没想到在电话中连最下流话都骂出来,后又再打来和发信息,夫妇轮骂,我只能自认不是而止语,其实她们讲他一把壶可以卖千元以上,给我300元一把,我并没刻任何东西,当然也没去看壶。照理并没任何损失,何必如此动怒呢,可想,这不单是人品素质问题,更多的是虚泡的价格。有的圈子纯正为卖壶而做壶,虽然文化少,但卖壶实在,象机械生产,几十元一把,属大众化的。
在宜兴丁蜀镇呆了十余天,对壶和泥也没了解多少,但对紫砂围子有了一点认识,不会盲目参与所谓名家壶收藏里。
如今回到云南,我按我的方式总结出一些应该可以借鉴的意见,希望有志热衷紫砂人士小心识紫砂。据我了解,参与做、刻、卖的紫砂有关均为本地人,在丁蜀镇有近十万人左右,有职称数千人,有假职称不计其数,走入紫砂一厂,有句玩笑话说:连扫拉圾厕所的老工人都成大师了,是谁造出来的,还不是炒家和盲目跟炒者,故总有一天,盲炒者也会体会到泡沫的后果的。试想一下,如果从壶的角度来看,紫砂壶产地在丁蜀,有那么几千上万人做壶供应全国,也是供永远少于应的。但如果从收藏艺术角度来炒,我想能成艺术家的人集中在一个小镇上有几十人就已多了,何况现在几千上万人,那问题就真的严重了,或许大家己经把工匠和艺术家混为一体了,那么可想而知,很多花高价的藏家只是收到一把紫砂壶,一把可以茗茶的壶而己,并不是一把可品赏收藏的艺术壶。有紫砂圈子,我还发现一个不良现象,或许各行业皆有之,但作为艺术时,或许是个不太正常的。圈内可以分四类艺术家:
一:能做壶又能刻壶者甚少。
二:能做壶,但不会刻,也有几种层次。
(1):大师级:如顾景舟、朱可心、蒋蓉、汪寅仙、江建翔、何道洪、顾绍培、吕尧臣、何挺初、葛陶中等,他们不但能把壶做得圆满,也能在此基础创新。
(2):名家后秀,如华建、李圆林、何建、俞荣骏、朱彬、周波、马群东等青年名家,有大师传承,对壸有很深基础功和理解,又把做壸当作修心养性的艺术追求和研究,对做每把壶都认真负责和承担,是很尊重传统文化艺术的壶者,做的壶是在当今中青辈可收藏的艺术壶。买此类壶主要集中在紫砂一厂和陶都城。
(3)半匠型壶者,是有一定传承,但并不是大家传承,故传承的壶艺术修为很少,这部分人也能做壶,只是他们的壶与名家壶的差别在小处中能体现他的差别,他们更多的是灵活地把自已的壶结合了市场,是一群较能自我推销的壶者,在市场上,讲名讲价,故壶价也很不平衡,甚至很乱,对藏家来讲,小心为上,或许没多大收藏价值,只是一把能喝水的壶而己。买此类壶主要在陶都城。
(4):工匠型壶者,或没传承,在紫砂圈里染久了,形势好,也做起壶,也有一定职称,但目的是卖壶养家,故这部分人做的壶,有的也做很好,只是用泥不讲究,更讲效益,所以壶基本是流入寻常百姓家喝茶的工具,价格公道,只是在市场里,也会被有心者用收藏形式忽悠他人。买此类壶市场主要集在尹家村。
三:不会做壶能刻壶,又分三类:
(1):大师级刻壶者:能提供创意,根据壶形刻入自已的书画作品,现有2位是被评为艺术大师,自己创意壶,往往可以卖几万至至更高。帮人刻,打自名,一般在数千元一把,故市场价格不平衡,收藏难度大。
(2):中级刻壶者:有一定艺术基础,买坯刻书画,打自己品牌,一般卖上千元的也有,大多数百元。但我不主张藏家买此类壶,从艺术上来讲,壶面风格只是有别一般壶,并不代表名家壶,更不到之处,从做壶角度来讲,做壶者为主角,刻壶者为辅,但他们为了打造自身,连制壶者名都占了,可想我们买到的是什么壶。这类人还不少,故我劝藏家在收藏壶时,一定要弄清作者背景。
四:不会制壶不刻壶也能成大师,这种人在丁蜀也不少,他们应该讲是些甚投资者,他们往往买紫砂泥,找些做壶不错但很实在的制壶者帮做壶,提供泥料和各种壶模,做好打上自己印模推入市场甚至各种展博会,从买壶角度去看,买者只是买一把喝茶壶,也没有损失,从收藏角度来看,也就是一种欺骗,比买鷹品还糟。
有太多感触的东西想写,又易得罪人,但这是一种过热现象造成了很多弊端,也有炒作现象在,去前听说紫砂泥短缺,去后,据几位真心友人讲,用几辈子都还可以,试想紫砂只是以丁蜀镇为主,面对那么大一个中国甚至海外,他的需求量多大,一旦参杂太多炒作等因素在里面,危害也是很大的。
我很担心紫砂文化的正常传播。一个小小的丁蜀镇的紫砂壶的水就那么深,那么这外围的水更不用说了,真希望大家正确参与,能让紫砂文化归于正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