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橘子杂谈水果沈佳宜武林外传 |
分类: 行食地图 |
这几天物资渐渐多了,今天一口气买了山竹、橘子、西瓜,于是想起了一些陈年旧事。
橘子
我最喜欢的水果,大约就是橘子类的。
吃橘子最大的好处是方便,皮一剥,随时随地就可以吃,而且吃完还干干净净。
小时候,虽然一直在淮南之地,但是橘子很贵,一般都是两只、三只的买。
家里人还老是告诉我,橘子上火,不宜多吃。
可我就是喜欢吃。
有一次,别人来看阿娘,送了三斤橘子,结果阿娘一个没吃,到被我一口气吃完了。
后来,嘴里起泡,大人借着这个事说阿娘惯我。老人还真是宠我,只说小孩子嘛,没个节制。
回过头,倒是没人的时候问我:嘴巴痛不痛?叮嘱我,下次自己注意点。
上海的橘子,一直到长兴岛引进,才一下子从论个买成了可以论筐买的水果。
可橘子还是我的心头好。
再后来去了橘子的故乡武汉读书,发现寝室里湖北人吃橘子不剥皮,只是两只手掰开,半只就往嘴里塞。从此多了一项技能,吃起来就更快更方便了。
唯一忌讳的是上火,于是还比较自律。
这几年农业发展,大部分都是橘子、橙子嫁接品种,连上火都不用忌讳了。
可惜,阿娘的坟从20年开始,就没离开过上海,就没再去过。也不知坟头前两棵树又长高了吗?
梨
小时候,除了夏天的西瓜外,水果基本就等于三种:生梨、苹果,和很贵的橘子。相比而言,从前的苹果不大好吃,所以喜欢吃梨多点。
但外公总说,梨伤胃,买得也比较少。
家旁边,有个比较大的食品店。五点以后,经常会有些卖不掉的烂水果卖出来,外公下班差不多也是这个点,有时会买两个梨回来,差不多削掉一半就可以吃了。
上海滩当年最有名的杜月笙是削梨出身,我不会削,只会吃,所以,自然没有杜老板的成就。
外公家的老房子早拆了,连弄堂都没有了,当年的那家食品店差不多就是我现在住的小区位置。
可惜,我买这里房子的时候,外公外婆都早已经离开好几年了。
其实,在的话又怎么样?就算地理标识还在,但还能找到当年的老弄堂、老邻居吗?对他们而言,就算来,也只是一个崭新的地方罢了。
香蕉
不喜欢吃香蕉,虽然,和橘子一样,小时候,香蕉也是奢侈品。
其实蛮奇怪的,香蕉也很符合我这种爱干净的懒人标准,可始终不入我法眼。
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曾经对朋友说过一个理由,小时候在昆明那几年,妈妈不大会烧饭,爸爸没空回家烧饭的时候,她就给我吃香蕉当饭,久而久之,看见香蕉就有点憎恨。
昆明的香蕉确实便宜,确实是家里主要的水果;香蕉也确实吃得饱,吃多了也确实不大要吃饭。至于上面的事到底有没有发生过,却不能记得真切。应该总有发生过,但不会是常态吧。
回忆,就让它顺着剧本去演示吧。
芒果
除了香蕉外,还有榴莲这类刺激性比较大的水果外,大部分热带水果我都是喜欢的。
尤其是芒果。
昆明的芒果一直挺多的,但我在读高中的时候,上海的芒果是挺少,也挺贵的。
高三的那个春夏之交,高考前的日子有点无聊,课都上完了,老师不大管,基本以自习为主。于是聊天的时间比较多。
某个晴朗的下午,和隔着走廊的好朋友聊起家里有人从昆明带了芒果来,勾引他的馋虫。
晚上自习的时候,坐在前排的女生就带了一个芒果来,说是家里刚好有,拿来一起分享。
那个暑假,她成了我的沈佳宜,在最美的时光遇到了最美的彼此。
大学最初的两年,虽然不在一个城市,可我们依旧有许多美好的记取。
到最后,沈佳宜终于还是沈佳宜。
现在偶尔再见,沈佳宜已经成了沈殿霞。而我,当年那个在五年级中考前每个晚上不复习功课,却冲到人民广场给大学生捐钱的少年,也变成了在今天这样的日子,只能皮里阳秋的说着些什么,或者,写些水果这样鸡毛蒜皮奥糟文字的油腻大叔。
有些美好的时代就这样过去了。
山竹
第一次见到山竹是在大学里。
我那天走进寝室的时候,两个室友正聚精会神在书桌前研究一个硬梆梆的小圆果。
看到我,忙把我叫了过去,问,知道这是什么吗?
我说不知道。问了,才知道是班里有个女生暑假去海南玩,回来给我们寝室送来一个这么样的玩意。
于是两个湖北人、一个上海人,后来又加了一个江苏人一起研究了半天,砸也砸不开,切也切不动,剥皮?更不可能了。最终扔掉都奈何不了这个小东西。
——现在看来,这个山竹应该是坏的,只有坏山竹,才会这么硬。
这个场景,一直到05年前后,看到《武林外传》有一集讲有人给同福客栈送来一个榴莲时,我的笑点一下子就被触到了。
——和当年我门寝室第一次遇到山竹一模一样啊。
扳着指头算算,播放《武林外传》已经快20年了,大学,就是更久远的事了。
有水果的生活,还不算太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