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华夏子女的精神家园
(2009-01-27 11:45:35)
标签:
春晚春节春运周杰伦传统节日经济杂谈 |
分类: 心情故事 |
今年过年没有出行的打算,乖乖呆在家里。
朋友打来电话,聊起节日在家,有一种索然的味道。
是呀,童年时每年最企盼的就是春节。大街小巷一派喜气洋洋,千家万户总是忙忙碌碌,穿新衣,放花炮,吃好吃的,大约天堂的日子就是这样的吧。
然而,随着年纪渐渐大了,生活水平的普遍上涨,忽然发现,春节只是一个长假。于是前几年每年总要利用假期到处走走,生怕不用就辜负了这七天的长假。
今年不出去了,自然,有些无聊和茫然了。
我对朋友说,真不知道这节还有什么意义?
朋友连忙附和,是呀,现在的春节真是没什么意思。
吃完了年夜饭,百无聊赖的翻看着电视频道,每个频道基本都是感觉有些无聊的春晚,热热闹闹的节目,不好看却洋溢着一种喜庆,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什么。
周杰伦依然是摇滚着的嘻哈,宋祖英依然是那样的气质,看着这样的一个组合,我终于明白了,春节的意义,在于那一种骨子里的传承。
无论男女,无论老少,无论南北,也无论哪种制度,只要你是华夏的儿女,在这个时节,你应该回家;在这个时候,你可以找到一种归宿!
春节,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家园。
春节,告诉着我们,我们的根在何处。
任何一个民族,有根,才会有生命;有根,才能够继续生存。
而只有一个有生命的民族,才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前些天,有老同学从德国回来。很久不见,已经嫁作了德国媳妇。
闲谈之间,便谈到了德国人家庭观念很重。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人都是出了名的家庭观念很重,然而从这些年陆陆续续听到的、经历的很多来看,西方的人家庭观念远在我们之上。
他们在一些重大的节日,或者在一定的时候总会选择一些日子作为家庭日,而这样的日子,往往是要放弃一切的应酬的。
那么我们呢?
传统在似是而非之间,其实已经被基本割裂。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时代,我们以反传统而感到光荣!
可悲吗?可怜!
诚然,传统的东西未必比非传统的东西来得更好,但是传承了千百年的东西,可能却是最适合的。
作为主食,面包是不差的,然而米饭也没什么不好。而且,当你图新鲜吃了一阵面包以后,你会发现,其实,你的肠胃更适合米饭。(这个比喻有点极端,主要是站在南方人的角度。)
所以,在吸收新东西的同时,我们不应该抛弃甚至就唾弃传统的东西!
圣诞节我们可以作为一个节日经济来刺激经济;国庆五一我们可以作为长假去放飞心灵;春节端午中秋,我们非但不应该抛弃,还应该强化,不一定总是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不一定总是选择放松度假的角度,这样的节日,我们应该告诉大家:回家、相聚、团圆。
因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节日,传承着华夏民族的忠孝仁爱,传承着华夏民族的根,它们应该是所有华夏子女共同的精神家园!
很庆幸,我们已经开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