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笔记 |
《新闻:政治的幻象》读书笔记
第五章:记者如何报道新闻
作者在本章讨论了所谓“多媒体民主”的新观点:当政府能够保持理想运作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政府官员开始在新闻镜头前公开地辩论和调查研究公共政策的时候,新闻言论就会更公开,信息更丰富。另一方面,当这样的国家精英们不在公众面前讨论这些改革的时候,对于公众利益颇为重要的新闻,媒体回虚掩甚至紧闭大门。”(P.202)
伪新闻:
总统______今天在白宫会晤了来自______的总统,双方就共同关心的______进行了讨论,双方领导人认为会谈是具有建设性的并宣称重要的问题得到解决。
——整个一《新闻联播》嘛!
记者与公众人物应适当保持距离:“你一旦跟公众人物混熟到可以直呼其名的地步,你就几乎不可能在恰当对他们进行判断。”(P206)
“新闻医生”(P224)研究新闻包装。在我们这儿,我们尊称他们为“媒介军师”啊。
第六章:新闻行业内部:客观性和其他双重标准
客观性实现的障碍因素:政治事件中的价值观;新闻人物的欺骗行为;很难做到观点的完全中立;新闻时效性的要求(P237)——1996年,美国新闻协会的道德准则中,将多年来作为核心准则的“客观性”一词删掉了。而是用“真实、准确和全面”等来代替“客观”这一引起争议的词。(P237-238)
第七章:新闻受众
“舆论是民主国家中最为重要的公民资源。”(P272)
“反阅读”: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要保持先进性,那肯定就是现在不先进了”式的反向解读策略,而是指对坏的赞扬和对好的抵制。
政治家约翰·左勒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新闻事件追踪得越紧,他们的观点就越接近于政治党派的领袖、知名的政治团体以及其他著名人物的政治观点。(P279)(John Zaller,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Mass Opin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第八章:摆脱媒体的束缚
当前新闻体系的主导画面往往会限制了政治争论的话语模式,把民主变成了一种观众观看体育表演的行为。这造成了一种两难境地:要么我们拒绝简单化的政治幻象,从而使我们自己与世隔绝,远离各种观点和争论;要么我们接受这些政治符号,整日生活在危机、千篇一律的戏剧中,看着那些强大有力的演员从遥远的地方来决定我们的命运。(P308)
1,
2,
又及:
李希光先生为本书的中文版作序。说,读完本书,你会感觉到在当今高度商业化的媒体
社会里,“新闻执政已成为成功的政治和治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我笨,没能读出这层意思来。另外,李先生说对于执政者而言,记住本书中引用的前白宫传播顾问David Gergen 的这句话就算没白读——“要成功执政,政府必须确定议程;而不能让媒体为它确定议程。”——我从头到尾将书的每个字都看遍了,也没看见有这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