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学步和初学写作
(2021-02-01 00:11:16)
标签:
初学写作表扬鼓励不限制不加码 |
分类: 随笔 |
没做过系统调查,但凭个人亲历和几十年的留心观察,我似可断定:幼儿就是在爱的氛围中,在亲人的耐心鼓励下,无师自通学会走路的。
没有哪个心智正常的爸爸妈妈,会条分缕析、引经据典地对学步伊始站都站不稳的孩子,像军训教官那样,哇啦哇啦说一通怎样挺胸怎样摆臂怎样迈步怎样稍息,等等;也没有哪个父母,会急火燎星地指斥懵懂未开的孩子:你抬腿姿势不对,你双臂前伸不对,你脚步打晃不对,等等;更没有哪个父母,会对踉跄跌倒的孩子,大光其火,大骂其笨,明明小腿都累软了,还要加罚哭哭啼啼的孩子重走五步、十步、五十步。
就六七岁或者七八岁的儿童而言,除极少数禀赋超常者外,绝大多数在将自己的意识转换为语言,再由语言变化为文字的过程中,都会感到比幼时学步要困难得多,也复杂得多。你注意到他第一次提笔时流露出来的求助眼神吗?你有没有像当年刚刚学步时扶他腰牵他手那样,耐心再耐心地启发他怎样组词造句,甚至口述一段先让孩子度过难关?在一两个学期甚至整个小学时段,孩子的作文不通顺不具体不形象,表意欠准确也不够完整,这些“黑斑”总是多于亮点的,此乃蹒跚写作,实属正常。关键是老师和家长最好暂时性忽略此类“黑斑”,而尽力找出孩子作文的亮点,哪怕是一段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用得对,用得好,都无保留的表扬他!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才会有兴趣,有了信心和兴趣,孩子就不会再害怕或厌倦作文。多读多练之后,“黑斑”自然褪去,光闪闪的作文就会一篇一篇的写出来。北京有位沫沫小朋友,从小学到初二,每次作文竞赛都能得奖,初一写怀念太爷爷作文的时候,把自己都写哭了,语文老师评改这篇作文时也忍不住要落泪。看来言为心声,文因情生,实乃作文最基本的道理。我曾咨询过沫沫的爸爸,她开始作文时有没有特意指教过。这位集学者作家翻译家于一身的博导跟我说,女儿小学写作文,除了错别字我帮她指出来,其它问题一概不多说,就是表扬和鼓励,给她自信,让她喜欢作文。喜欢了,那些问题她自己都会逐步解决的。对此我亦稍有心得:小学第一次写的作文刚够一页(约两百字),教语文的金毓芳老师给的我好评就将近半页,还在课堂上特别夸奖我用了“无比......,无比......”排比句。从此我就盼着写作文啦,一直到退休后的今天仍不惧作文。我的作文启蒙老师去世近50年了,前年她的儿子也老去了,可过去、现在和将来,她都活在我的心中。
如果说,表扬和鼓励是孩子写好作文的第一个关键,那么,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不要过于规范,让他放飞思想,四面八方地去想、去写,应是第二个关键。先不急于解决走题不走题的问题,孩子想写而且能写出来的都是珍贵文字,建议老师和家长们都作如是观。千万不要跟孩子说,这个不能写,那个不要写。因为一开始孩子的运思空间就不大,你限制一点,他的写作天地就少了一块,你再限制会再少,弄到后来他的写作之路就很可能是羊肠小道了。对此,朱光潜在《作文与运思》中的夫子自道特别有借鉴意义:“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方八面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这纲要写好了,文章的轮廓已具。”美学宗师兼文章大家的写作尚且如此,七八岁或八九岁的孩子初始写作,怎能给他过多的规范?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构思动笔,窃以为是符合作文章法和写作规律的。
与不限制写作思路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关键,即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辅助他们从简单写作开始,先学写一事一物一人一景乃至一个看法,而后再逐步组合、加码,切切不可油盐酱醋葱姜佐料一起来。没有哪个父母会在孩子第一次学走路就傻不拉几地让他走上一百米的,然而类似的蠢事,在指导小学作文时却不鲜见。要有形容词,要有比喻句,要有排比句,要有总分总结构,要有情感,要有思想,要有......凡此种种,呜泱泱一起压下来,小学生难免手足无措,不愿作文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写文章也要一点一点来,一上来就搞“全面发展”会适得其反的。故小学生所写,只要能粘上点题意,没有错别字,且句子大致通顺,就是篇好作文了。语文同行和家长们以为然否?
以上啰嗦,要义就十个字:表扬鼓励、不限制,不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