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龙岗:家乡淮南市的源头,也是我的出身地

(2019-08-29 22:58:39)
标签:

家乡

淮南市

九龙岗

出身地

收藏

分类: 随笔
        九龙岗为淮南市东部边陲的重镇,解放前先后属怀远县洛河区、怀远县特别区等所辖,1930年3月27日,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在九龙岗成立淮南煤矿局。4月14日与5月14日,九龙岗东矿、西矿破土开工并先后投产。这片本系舜耕山下的山村坡地逐渐发展兴盛起来。淮南解放后,中共皖北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委员会和皖北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人民政府,之后的中共淮南矿区委员会和淮南矿区人民政府,中共淮南市委市政府及公检法等职能部门,淮南矿务局均驻地九龙岗。九龙岗成为淮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淮南市及许多部门行业的发源地之一。现依据有关资料分述如下
        1、淮南市的发源地“淮南”,顾名思义是“淮河以南”。做为一个地理方位词,泛指于淮河以南的广大地方。做为古代建置名称,西汉有淮南国、三国魏、西晋乃至隋朝有淮南郡、唐朝有淮南道、宋朝有淮南路,之后历经元明清,已无“淮南”建置的出现。1930年3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在九龙岗成立淮南煤矿局,为近代“淮南”一词的较早出现。随着九龙岗、大通、田家庵在矿业、交通、电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先后设立成镇,人们统称为“淮南三镇”。“淮南”一词在地域上有了扩展,但行政上它们都属于怀远县管辖。1949年1月18日,淮南矿区解放,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设立皖北煤矿特别行政区人民政府,同年2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以淮南煤矿为中心,由怀远、凤台、寿县三县各划一部分地区,设立了一个独立的行政区——皖北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成为现今淮南市最早的行政建制。1950年9月,淮南矿区撤销,建立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经政务院批准,淮南市由县级市改为省辖地级市。1956年,中共淮南市委市政府及公检法等职能部门才从九龙岗迁至洞山。故《淮南市志》记载:“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淮南市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现代‘淮南’的开始。”因为在这年的3月27日,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了官方淮南煤矿局,从此开始大规模开采原煤,现代“淮南”作为地名定了下来,后来的“淮南市”也由此而来
        2、淮南矿务局的发源地1930年3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成立淮南煤矿局,局址设在九龙岗(今淮南村后面的四合院)。1938年6月,日寇侵占淮南,1939年4月,日本人将大通、九龙岗两矿合并,在九龙岗设“淮南矿业所”。1946年,淮南煤矿局再次成立,局址仍设在原淮南煤矿局大院。1949年元月淮南解放,成立淮南煤矿局,5月初改为淮南煤矿公司,1950年改称淮南矿务局,仍驻地九龙岗,直至1956年,淮南矿务局机关才从九龙岗迁址洞山。
        3、淮南铁路交通的发源地1930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在九龙岗成立淮南煤矿局,建东矿与西矿,为了销售煤炭,便扩建了洛河码头,修筑了九龙岗到洛河街轨距1米的轻便铁路,将煤炭运到洛河街码头,然后装上小火轮转运到蚌埠。后由于小铁路沿线地势低洼,一遇阴雨,地基下沉,无法通车,加之煤炭在蚌埠销路不畅,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便筹款建设淮南铁路。因是陆续筹借,工程只能分期进行。第一期工程是矿合段即九龙岗到合肥段,1934年3月开工,同年12月通车。第二期是合巢段与通淮段。合巢段即合肥到巢县段,1934年8月开工;通淮段即九龙岗到田家庵段,1934年11月开工,1935年6月通车。第三期是巢江段即巢县到长江北岸裕溪口,1935年2月开工。至1935年12月12日,淮南铁路全部建成,1936年秋天举行正式通车典礼。1937年,淮南煤矿与淮南铁路由建设委员会与宋子文的中国建设银公司合资经营,建立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及总公司于上海。总公司下设淮南煤矿局与淮南铁路局。淮南铁路局设在九龙岗。九龙岗遂成为淮南铁路的中心枢纽。
        4、淮南电力工业的发源地1931年,淮南煤矿局在九龙岗矿建发电房,安装往复式蒸汽发电机3台,发电容量计608千瓦,发出电压为3.3千伏,用于井下排水与照明。九龙岗成为淮南电力工业的源头。
        5、淮南公办教育的发源地1934年2月,淮南煤矿局为照顾员工子女就学,在九龙岗创办了员工子弟小学(今九龙岗一小),开创了淮南地区公办小学的先河,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1946年秋,淮南矿路公司在九龙岗建立淮南市最早的中学——“淮南矿路员工子弟中学”( 为淮南一中、淮南二中的共同前身,校址即今淮南十四中)。淮南矿区解放后,1949年5月,淮南煤矿局与淮南铁路局分开,淮南煤矿局改名为淮南煤矿公司。淮南矿路员工子弟中学划归淮南煤矿公司,改名为“淮南煤矿职工子弟中学”,数月后,又更名为“皖北区淮南初级中学”。1951年6月,中央燃料工业部根据工业建设急需大批人才的情况,决定将“皖北区淮南初级中学”分成两个学校,一所名为“淮南初级中学”,校址定在田家庵(原淮南七中);一所定名为“淮南煤矿职业学校”(简称为“淮职”)。分校初期,因“淮南初中”新校尚未建成,两校仍在原校园内,“淮南初中”在校院西半部,“淮职”在东半部。四个月后,“淮南初级中学”迁往田家庵的新校址。1952年奉命让于当年新筹办的淮南师范,又迁往姚家湾,并更名为“淮南中学”。1956年10月11日淮南市政府正式下文将学校定名为“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1958年8月1日,为适应当时淮南市化工工业发展的需要,上级决定在该校的基础上新办“淮南化校”,学校迁往洞山新址(即今一中校址)。 “淮南煤矿职业学校”继续留在九龙岗。1952年秋,改为“淮南煤矿初级职业学校”,1953年改为“淮南煤矿职工子弟中学”,1956年秋,划归淮南市管理,定名为“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1965年迁至泉山。       
        6、淮南卫生事业的发源地1937年,淮南矿路公司在九龙岗淮南村东边的四合院内(今大公村)建立了淮南矿路医院,设内、外两科。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委员会接收后,医院有了扩大,设内、外、妇产、牙科和X光、化验、换药等科室,并设南北两个大病房,1950年,淮南煤矿公司决定择址重建医院,1951年8月27日迁入现院址,定名为“淮南矿工医院”,门诊设内、外、儿、妇、产、耳鼻喉、牙、眼、X光、化验、药房等科室,住院部设内、外、妇产、儿科四个病区。1951年底,改名为淮南矿工总院。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淮南矿工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在安徽省内屈指可数。1965年,总院党政机关迁至谢家集医院办公,医院改名为淮南煤矿矿工医院九龙岗分院,1967年7月改名为淮南矿务局第一矿工医院,今名为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
        7、淮南广播事业的发源地民国时期,淮南煤矿局在九龙岗便设有淮南煤矿无线电台,1949年6月22日,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财经接管委员会予以了接管。1950年初,经中央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批准,“淮南煤矿职工广播电台”,于1950年5月1日正式开播,台址在九龙岗新雅村。这是安徽省解放后第一家开播的广播电台。1951年4月1日,淮南煤矿职工广播电台划归淮南市管辖,改名为“淮南人民广播电台”。1952年底,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开播,淮南人民广播电台于1953年5月16日奉命停播。
        8、淮南报业的起源地这里诞生了淮南地区最早的报纸--《淮南日报》创办于1950年2月7日,其前身为《淮矿工人》报。解放前,淮南没有地方报纸。1950年1月18日,淮南人民在欢庆解放一周年之际,中共淮南矿区委员会与淮工筹会决定创办一张淮矿工人报。1950年2月7日,作为中共淮南矿区委员会机关报的《淮矿工人》问世,成为全省第一家工矿报纸。当时的社址设在淮南九龙岗新村院内(今九龙岗技校电影院东边的报社巷),张恺帆为《淮矿工人》题写报名。1953年淮南市矿合并,中共淮南市委成立,《淮矿工人》随即更名为《淮南报》,成为市委机关报,社址设在九龙岗矿工医院南侧,后迁至九龙岗矿务局招待所院内。1957年1月1日,《淮南日报》社迁至洞山。
        9、淮南林业的发源地1050年7月初,淮南煤矿局在九龙岗建立林场,新建苗圃育苗。1951年春,为绿化矿区,淮南煤矿局派员去南京购买侧柏树苗万余株栽在九龙岗局机关驻地,同时又购买法国梧桐苗数千株,栽在局机关和大通矿南门一带。1952年到1956年后,矿务局利用自己培育的刺槐、侧柏、苦楝树、中槐以及各种风景树苗在九龙岗大通两矿之间的舜耕山和塌陷区、主要道路两旁大力植树绿化,面积达万余亩。使淮南的林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0、淮南气象事业的发源地1955年1月1日,淮南市气象站在九龙岗建立(站址在九龙岗南门口),隶属于淮南矿务局管辖。主要任务是为矿务局煤炭事业建设提供服务。1958年9月1日,站址迁到淮南农场,转归淮南农场所辖。1964年1月站址迁到当时的市农林局大院。1979年8月,气象站改为气象局。
        11、淮南邮政事业发源地1935年春天,淮南的第一个邮政局在九龙岗设立(旧址位于九龙岗东小街即今矿新街中段的十字路口)一座四间两层的青砖楼房,1934年由当地一户周姓人建造。据《淮南邮电大事记》记载——“1935年5月(按:月份有误),九龙岗矿富街设三等乙级邮政局(租赁私房),首任局长雷泳琴,有邮差、听差二人,开办平、挂函件,汇款,包裹三项业务”。1951年10月,九龙岗邮政局与电信营业所合并,成立九龙岗邮电局。营业的场所从矿新街搬到了九龙岗技校大门西40米路北一个小巷子。1954年秋,邮电局迁到淮南市十四中老校门的斜对面。1984年8月因九龙岗矿搬迁,业务大幅下降后,由九龙岗支局降级并改名为南门口邮所。1994年,邮电所迁到南门口。
        12、淮南图书发行的起源地1949年8月,淮南新华书店在九龙岗南门口开办,时有房子三间,工作人员3名。不久更名为“皖北新华书店淮南矿门市部”,后发展为淮南市新华书店,在全市各区均设门市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