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

(2007-10-13 14:29:36)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艺术赏析

想哪说哪

谈天说地

诗词

文字

感悟随笔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jian,一声)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这首《临江仙》是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这首词的副题是《寒柳》,所咏之物乃是诗词里常见的柳树。柳树可以算是古今诗词里的永恒主题了,一方面因为柳树的姿态柔美,另一方面也因为“柳”字字形和读音的诗韵美,总之,诗人和词人是爱上了它。

 

送别折其挽留友情,思念望其感叹哀愁,尽管关乎柳的字句已经泛滥,但是当读到纳兰性德那一句“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和“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的时候,面对如此的伤感情调,除了可悲可叹,更多的是可钦可赞。

 

诗词恰到好处,无疑在于将感情准确的表述出来,或许我们并不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对这诗词的字面意思,也只是教条式的解释一番(那纯粹式小学生做的事情),但是的当唇齿之间,摩擦出 “憔悴也相关”、“西风多少恨”的字音时,总有一种忧郁堵在胸口。

 

这正是中国文字的魅力所在,一个汉字,只要一个读音,哪怕是一个看到的字形,就可以让人产生出一种心情,而诗人和词人,则是将这种魅力发挥的最为得心应手的人,最为值得尊敬的人。

 
感觉上,这是一首悼亡的词,悼亡的对象是纳兰性德逝去多年的发妻卢氏。纳兰性德20岁时取了卢氏作为自己的妻子,当时卢氏18岁,正值女子花季之时,成婚后的二人十分恩爱,感情笃深,可惜这样的生活只持续了3年。
 
二人生活的第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所有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都化作了想念斯人的字字句句。
 
飞絮飘花的季节,这飘飘荡荡柳花足以使人睹物断肠了,更何况那春归无处以后,遭受冰雨雪霜的摧凌后剩下满树扶疏垂飘的柔枝?映着天上一轮寒月,我孤孤单单的站在午夜以后清冷的中庭,空孤、落没和冰冷的风景将我整颗的心冰冻起来
 
我已分不清“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的“春山”,究竟是“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的那个青山,还是“美人一笑,眉若远山,脸际常若芙蓉”那双凝愁含昕的黛眉了。因为我好像又见到你那“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环心双凤翘”的倩影,看到你在水边清洗裙子是的情形。
 
可惜的时这一切美好却离我时那么的遥远,眼前凝聚的温馨,瞬间又被被无尽的西风吹散,取而代之留下浓得化不开的离愁。
 
我想纳兰性德是很爱自己的妻子的,尽管后来他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而在他三十岁时又纳了江南才女沈宛,但他的心里还是忘怀不了他死去多年的结发之妻卢氏。或许纳兰性德注定是个悲剧的伤心人,美好的爱情故事终究因为短暂的人生又一次的画上句点,不同的是,这一次离去的是他。
 
公元1685年,仲夏五月的一天,纳兰性德在明珠府西花园的一个庭院里摆席设宴,款待他的友人,在他亲手栽植的两株明开夜合花树下作五律《夜合花》: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消岔,旋移近小楹。
 
翌日,纳兰性德便一病不起,七天之后,他便告别了人间,年仅三十一岁。七天七夜,他都被连续不断的高烧折磨着,静静地躺在那儿。或许他活得实在太累了,是要休息一下的时候了。
 
弥留之际,他的灵魂乘着五彩云霞,轻轻扬扬飞上了青天。忽然之间,一位女郎驾着白云从远处徐徐飘来,她一身缟素,却掩不住她的雍容端丽。
 
“卢娘”,纳兰失口叫道,因为那白衣女子不是别人,正是他一别十年的爱妻啊!
“夫君,你终于来了,此回相聚,我们再也不要分离了,好么?”
 
笑盈盈的眼里噙满泪花,他流了十年的清泪,依旧清澈如泉的暗涌着,不知何时,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细雨,伴着空灵的雨丝,纳兰的心魂,飘然而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遥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