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里音——燕衔泥

(2007-09-28 17:49:22)
标签:

艺术赏析

文学/原创

文字

诗词

感悟随笔

 

 

 

 

 

乘车出行,无聊之余请求司机师傅开放音乐,司机是单位里的老人了,年龄和我的父亲相近,所以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回荡的曲调也是一些久远的旋律,还好对于这些老歌我是没有排斥心理的,对于我来讲,好歌是不会因为年代的变迁而变质味道的,相反,它会像酒一样,陈的久了反而香醇起来。

 

对于老歌,只要曾经流行过,那么我都会有所记忆,或是曲调,或是美丽的词句,所以一路上,我总是伴着音乐哼唱着那些断断续续的歌谣,而当《燕衔泥》的音乐响起时,我竟很是顺利的随着唱完了整首!

 

“金陵美人横吹笛,迎来燕子衔春泥。燕子筑巢向柳堤,柳荫深处传来浅笑低语。

江南春绿润如雨,往来不湿行人衣。秦淮水暖烟波里,绵绵春雨中有多情男女。

唱繁华,颂太平,天遂人意。且听丝竹悠扬管弦疾。”

 

写下歌词,之所以记忆清楚的原因也不言而喻了。这段歌词作得实在巧妙,很有江南雨水的湿润绵软,又有文人墨客的儒雅风范。整首歌描写了初春江南的风土画卷,又穿插着江南多情男女的爱恋,很是温柔,不觉得让我想起林俊杰的《江南》里的那一句“风到这里就是黏,黏住过客的想念”。不过这首歌古意味很浓,而词义、曲风是为了赞颂太平盛世而作,到了《江南》,则多半还是爱情的纠缠,两首歌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诗僧志南的《绝句》,这个生平不详,脱离尘世的和尚,因为一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而留下了法号,总的来说还是幸运的。对于这首短短二十八字的《绝句》,其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我很是喜欢的,不过在《燕衔泥》的歌曲里,它的上一联“沾衣欲湿杏花雨”倒是化用的惟妙惟肖,所谓“江南春绿润如雨,往来不湿行人衣”,虽无杏花来点缀,但江南春雨润滑毛细的特质,都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

 

歌词描景部分的词句,金陵美人也好,秦淮柳堤也罢,无一不是江南的独有,而来来往往游赏春光的男男女女,则是江南风景里最繁华的表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的《钱唐湖春行》,读过之后就会发现,燕衔泥和绿杨堤的意境,完全是歌曲与诗的融合,不过我还是很赞叹写歌之人的手笔,并没有拘泥于诗句的原意,而是将其引申,一句“唱繁华,颂太平,天遂人意”,将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太平盛世的歌颂,完全的高吭出来了。

 

最是喜欢“且听丝竹悠扬管弦疾”,仿佛词与曲的融和里,我听到了美好生活里,每个人的笑语欢歌。这样的生活,我是多么多么的向往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