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感悟随笔谈天说地文学/原创诗词文字 |
|
|
|
|
|
江南好,风景曾旧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怎不忆江南? 白居易的《忆江南》,人人都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联写得最好,当然,写得的确很好,但是我更偏爱于那一句反问的“怎不忆江南”之句,实在让人浮想联翩,好像所有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所谓为什么喜爱江南烟雨的问题,已经实在不应再问。 “又是一季春来到,柳絮满天飘。暧风轻扬桃花红了,榆钱串上了梢。是谁碰碎了翡翠桥,染绿了小村庄。牧童换上了新衣裳,黄鹂也笑弯了腰。 江南就是梦里梦外,又岂只是三春。塞上风云隔水相眷,疑是故人来。昨日的黄花,旧时容颜,怎不忆江南?醉依桃红泣别离,生在尘缘外。” 这又是一首老歌,名字是《小桃红》,演唱的人是陈红。当初听这首歌的时候,也许是自己年龄尚轻的缘故,总觉得开头的童谣部分写得实在是好,很有生活气息,仿佛念唱的过程里,春天已经走进鲜活的生活里来了。当年岁渐长,青春变老之际,偶然翻到这段歌词时,那后面的几句歌词,又让我喜爱的不得了。 “塞上风云隔水相眷,疑是故人来”相比起李益的“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更有意味,而“昨日的黄花,旧时容颜”,又不得不让人想起易安居士的婉约词句来。 歌里也道出“怎不忆江南”的反问,但是意思却大不相同。《忆江南》里的反问,是架构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风景之上,纯粹的是因风景之秀美而感发的喜爱,但歌曲里的反问则更多是因风景里的人,风景里的故事,惹得的思恋。前者是流连于风景的想念,后者则是留恋于风景里人和故事的思念,一者是喜欢多一些,一者则是忧郁胜一筹。有意思的是,两种心境一句诗,却都描刻的入木三分。 这倒让我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句子来,同样的风景,开心的人是一种心情,伤心人则是另一种心情。或许曾经的春天,柳絮也曾漫天飘舞,暖风里杨柳青青,桃之夭夭,榆钱依旧早早串上了稍,不同于今日的是,有一个故人曾在那时走进了生活里来,所以,江南的风景一下子变得可爱起来。 而今,风景依旧,可是人却不在,难道一切只是一场春梦不成?隔水相望,却依然看不到故人的身影,思念的痛苦,换来的是拼的一醉的悲泣,或许一切都不该开始,或许今生注定是身在尘缘之外的人了,只是江南的春天啊,为何又在勾起我的想念,绵绵不休呢?! 童谣的歌唱,将一副江南乡村烟雨图毕现于眼前,本是很美的画卷,本应高兴的春天,但是偏偏有了对比的反差,反而徒增了不解的忧郁。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当把风景事物赋予上了情感,那么笑也是它,哭也是它,喜也是它,愁也是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