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前几篇谈过《菊花台》,而今再道《东风破》,若是说《菊花台》是众多诗句的衍化物,那么这首《东风破》则完全是方文山对苏大学士词句的一次重新演绎。
一盏离愁,孤单窗前自鬓头。奄奄门后,人未走。月圆寂寞,旧地重游。夜半清醒泪,烛火空留。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君去后,酒暖思谁瘦?
水向东流,三春如梦向谁偷?花开却错。谁家琵琶东风破?岁月流离,不解时候。仍记总角幼,琴幽幽,人幽幽,琵琶一曲东风破,枫染红尘谁看透?篱笆古道曾走,荒烟漫草年头,分飞后。
这是苏大学士的原词,再来看看方文山改动后,白话现代诗版的《东风破》: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再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总的看来,方文山不过是将苏轼的词句翻译了一遍,但是又不是简简单单的白话翻译,句式虽已变化,但仍是整齐,而韵脚押得也十分精巧,配上周董的旋律,实在是词曲俱佳的完美之作。听过后,使人的心里倍感舒坦,仿佛“顺着绿色的麦田一直往看不到头的地方跑,麦苗在我的牛仔裤上划得次次拉拉的响”,把童年失去和好友失散的离愁展露的一览无遗。
琵琶声声,发散着淡淡的蓝色的忧伤和惆怅。一壶漂泊,让不安的心早已随风飘渺。这样的意境,想必即使是苏东坡听见,也会拍手称赞的。唯一觉得遗憾的是,周董那酷酷的口齿不清的唱腔,实在太考究人们的耳朵,这一点也正是《东风破》比不上《菊花台》的地方。
不过,好歌还是值得欣赏的,毕竟词曲都很优美,又搭配的十分恰当的歌曲实在难得,能把古典诗词的神韵融入现代流行潮里面,这已不容易了,而又要吟唱的悠扬且不失味道,那就更难能可贵了。
喜欢苏东坡的词句,也喜欢方文山的白话版本。仿佛伫立在曾经等候的窗前,就可以看见墙皮一层层地剥落,而荒烟蔓草也开始在记忆中斑驳陆离。最是喜欢“旧地重游”四个字,说得真实,来的真切。
也许“岁月流离”之时,那一曲《东风破》着实“不解时候”,但回想起年幼时光的点点滴滴,真是琴声幽幽暗暗,人也暗暗幽幽。枫叶飘零,又是一个忧愁的季节,昨天的故事,又岂是一曲《东风破》可以唱的完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