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里音——秋心拆半

(2007-09-12 09:50:59)
标签:

文学/原创

感悟随笔

艺术赏析

诗词

文字

 

   
 

真是佩服方文山的作词功力,记得初听周董的歌,就觉得歌词写得特别,如《爱在西元前》、《半兽人》之类的歌,歌词里有着西方神秘,但接着从《龙拳》、《双刀》开始,周董的曲风越来越发挥中国风的特色,而方文山的词,也变得越来越有诗词韵味了,无论是《发如雪》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幻化,《东风破》苏东坡的词牌,还是《霍元甲》里的京韵京腔,都使人在周遭流行冲击耳膜的时代,聆听到古老岁月沉淀的复苏之声,而《菊花台》的创作,可谓是将中国古老的诗词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的绝望。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天微微亮,你轻声地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前一句的惨白弯月和阁楼上的绝望,不免让人想起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之句的悲凉,而“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却不禁让人想到那句“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的红楼之句。不过最值得说一说的是“秋心拆两半”的句子,总觉得用得巧妙而不失诗韵。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吴文英的词句,写得很是委婉,而开头的一句说得最为经典:哪里才能了解愁滋味呢?别离人心上的一个秋字啊!一直以来,总觉得秋是写满忧愁的季节,枯黄的落叶,萧瑟的北风,和衬着内心的悲凉,再加上离别的不舍,有几个人抵得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坚强?“愁莫渡江”,是愁他不过江东,还是愁他要过江东?这样扑朔迷离的句子,着实将内心的复杂描写的丝丝旋系扣。

 

到此处,尽是儿女情长的不休,但一阵慌乱的马蹄,一下子又将英雄之气徒然升起。“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爱死了这一句,有狂妄,有悲壮,有历练,更有豪雄之气概!当烟火灰飞烟灭之际,菊花已残,梦境已缺,满地的鲜血,涂抹着昨日的忧伤。“夜未央。庭燎之光”时,才发现你已不在。

 

歌曲的名字是《菊花台》,而菊花有绽放何时呢?正是那用忧愁颜色涂抹不够的秋啊!这样的忧愁,总是要有心思细腻之人才会体会,而能够将心事幻化成准确而妙美文字的人,堪称人才也。可惜如此之才,却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不知道是不是诗句与现实得到统一,反映了社会问题,还是他的诗句根本不能迎合现实的需要呢?我非古时人,不解其中味!

 

这首《菊花台》是为《满城尽带黄金甲》而作的,这也正使得人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脑子里不免会联想起电影里的场景和画面,如此一首歌便有了故事性,引来人们更多的兴趣。当音乐再次响起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菊花台上的花朵,还有泼洒在上面的殷红,感叹争斗的残酷,也感叹生命的无助。

 

周董和方文山合作的作品必是精品,而这首影视歌曲也正和剧作相得益彰,佩服他们才华同时,也深深的被歌影呼应的声色而俘虏。剧情凄惨的结局,终和歌曲得到了统一,花落人亡,好生凄凉。

 

菊花凋零时,秋意已向晚。愁绪何所寄?秋心拆两半!伤心如何诉?菊花台上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纯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