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里音——二十四桥•烟花三月

(2007-08-22 13:58:25)
标签:

文学/原创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听吴涤清的《烟花三月》,思绪却因“二十四桥明月夜”这句所牵引。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远远流逝,秋天转眼耗尽岁月,草木却还没有凋落。明月映照着二十四桥,你又在何处教歌女吹箫。想必韩绰和杜牧的关系一定非同一般,不然为何这么关心友人近期的状况呢?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歌词里也把思念故友的情思撰写的情真意切,同样的疑问句式,同样的对友人近期生活状况的关心和牵挂。

 

因为饱含了情愫,所以唯美的句子有了流传下来的理由,因此人们也对二十四桥产生了兴趣——到底是二十四座桥,还是名字就是二十四桥呢?

 

“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二十四个风姿绰约的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于是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地流淌出来。”这段神奇的故事,可以证明不仅可以说明二十四桥是一座桥,也证明二十四桥的来历。也就是桥的原名是二十四美人桥,后来演变成二十四桥的,这和诗句中“玉人何处教吹箫”又有所吻合之处。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从姜白石的这首《扬州慢》中,似乎也证明了桥是一座,二十四不过是个名称罢了!可是施肩吾《戏赠李主簿》诗中“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之句,似乎又在告诉我们桥不是一座,更有张齐《寄扬州故人》诗中 “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之句,已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桥是有编号的,这样一来,二十四桥成了一个谜团,直到现在也未能准确的解答。

 

在我看来我倒是希望不是一座桥,若是那样子,原诗也就有了这样的解释:月光撒落的荧光中,二十四座流水的小桥上,我的好友,你会在哪一座教美人吹奏竹箫?这样理解,似乎更能显示自己对老友的熟悉,也能表达自己对老友的牵挂。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也许只有到了离别的时候,才知道思念的味道。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烟花三月的好时节,却在黄鹤楼下长江边送别好友,当酒水饮进,一叶扁帆渐渐远去成光点的时候,心中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滔滔不尽的长江水啊,能否告诉我,什么时候我们会再见一面,还是此回别离将是永久的不见?

 

孟浩然本是比李白大十岁长者,但他们确实真正的好友,无需举出多少他们的故事来说明,仅此这二十八字,足以表明他们友情的坚固。

 

友情的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一种情愫,人的预知能力终究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预料不到什么时候,在哪里相遇,同样猜不到何时何地又将分离。或许快乐的时候我们不会思考这些,或许我们都知道人世的聚散定律,但当事实摆在眼前时,我们还会心意沉沉,泪眼朦胧,心里轻声疑问:怎么会来得这么早,这么突然?!

 

二十四桥的猜不到的谜语,烟花三月里望不穿的天际,都是对朋友思念的缠绵,遥遥无尽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