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日迟迟

(2007-04-27 11:01:37)
标签:

文化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生活

文字

诗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南去又南来的燕子,携带着温暖的阳光,辛勤的衔泥筑建爱的窝巢,而这明丽的春光中,野花香醉的微风里,鸳鸯也在悠闲自适。
 
  这样美丽的图画,却有暗含着怎样的故事呢?那一句春日迟迟,究竟又来自哪一个传奇呢?
 
  公元759年7月,杜甫由华州经秦州、同谷,历尽千辛万苦,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从此开始了他人生最后阶段的客居与漂泊生活。
 
  尽管是漂泊,但经历离乱生活后的小小安定,还是让他的内心有一种放松与安适,于是有心情来欣赏这春天的美景。
 
    或许杜甫那时已经预示到自己最后的结局,所以名以诗而著也就不再有所感叹,所以还有春光可以欣赏,何不痛快的欣赏呢?
 
   很多人都说这样的诗句一种快乐的心境,我却不以为然,要知道一个人在悲伤时,嘴里却在歌颂春光美好,那简直是一种挑战。正所谓乐极生悲,那么悲伤过了头,又何尝不会生出“乐”来?
 
     孔颖达疏:“迟迟者,日长而暄之意,故为舒缓。计春秋漏刻,多少正等。而秋言凄凄,春言迟迟者,阴阳之气感人不同。张衡《西京赋》云‘人在阳则舒,在阴则惨’,然则人遇春暄,则四体舒泰,春觉昼景之稍长,谓日行迟缓,故以迟迟言之。”
 
     迟迟不过是白昼日行的迟缓,以阴阳论之,想必春应算是阳的,那么“人遇春暄”,也就自然“四体舒泰”,可惜自古哀怜春日的诗句实在不少,那有作何解释呢?恐怕正是春日的美好,翻晒了人的愁思,而迟迟的白昼,也将愁思的影子拉长。
 
     春日迟迟是个美丽的、快乐的象征词儿,而往往是快乐的背后,总会潜藏着曾经或者未来的悲哀,就好像春日前的冬季,就好像春之后的秋季,福祸谁也控制不了,谁都要经历,所以过好现在,也就变得十分珍贵了。
 
    杜甫没有说春日迟迟的整句,真正的出处是在古老的《诗经》里《诗经·豳风·七月》的文章中的。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文字的大意是这个样子的:七月份向下降落大火星,九月份就该发寒衣。春天开始转暖,有了呜叫的黄莺。女子提着大筐,沿着那小路走,寻找嫩桑叶。春天日长长,采摘白蒿忙。女子心中正忧伤,害怕碰上贵族家儿子同行。
 
    同样,也是将迟迟比作春日的美好,同样,也是一个怀有忧伤的情愫。我想,悲情故事的表现手法,不一定仅仅是萧杀景色的渲染,有时明媚的风光,更能反衬出那种悲凉,就好像白纸反衬出墨字的黑,明显得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钉子的爱情
后一篇:一个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