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感悟随笔谈天说地生活文字诗词 |
南去又南来的燕子,携带着温暖的阳光,辛勤的衔泥筑建爱的窝巢,而这明丽的春光中,野花香醉的微风里,鸳鸯也在悠闲自适。
这样美丽的图画,却有暗含着怎样的故事呢?那一句春日迟迟,究竟又来自哪一个传奇呢?
公元759年7月,杜甫由华州经秦州、同谷,历尽千辛万苦,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从此开始了他人生最后阶段的客居与漂泊生活。
尽管是漂泊,但经历离乱生活后的小小安定,还是让他的内心有一种放松与安适,于是有心情来欣赏这春天的美景。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文字的大意是这个样子的:七月份向下降落大火星,九月份就该发寒衣。春天开始转暖,有了呜叫的黄莺。女子提着大筐,沿着那小路走,寻找嫩桑叶。春天日长长,采摘白蒿忙。女子心中正忧伤,害怕碰上贵族家儿子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