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里音——寂寞沙洲冷

(2007-03-30 12:20:46)
标签:

文字

诗词

感悟随笔

  “自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无端拨弄离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
 
  小刚的《寂寞沙洲冷》,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我喜欢的歌曲,KTV里也是必唱曲目之一,对于流行歌曲,我是喜欢那些不仅曲调悠扬,词句优美, 而且要二者融合的恰到好处,仿佛词就是为曲而作,曲就是为词而生一般,这首歌正是如此。
 
  很喜欢歌词里的句子,虽然音乐上的感觉有点撒哈拉,有种西域风光,加上名字也是含有沙漠的,自然在理解上有一点偏差。直到后来无意间读到下面的故事,才知道歌的真正来历。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故事里的坡,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居士。当年苏轼被贬惠洲时,曾有个年方十六的少女每夜闻坡讽咏,便在窗下徘徊,但当东坡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后来苏东坡为女子作媒,为其找到一个英俊少年,可惜,当苏东坡离开惠州的时候,该女子竟因过度思念东坡,憔悴而死,而遗体埋葬地正是沙洲之畔。
 
  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十分幽愤,写下一首《卜算子》,以作怀念: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句上阕,无疑是对当年翻墙讽咏的情景回放,而后半阕则是对女子痴情一片,无人了解的同情。我说苏东坡是同情该女子的,也是爱护该女子的,毕竟女子只有十六岁,而苏东坡当时已有六十多了,虽然古代六七十岁纳个小妾是很平常的事,但苏东坡不愿这样,因为那样子无疑是辜负了女子的青春年华,说到底,他还是爱她,因为爱她,所以没有接受她。
 
  “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碟 ,孤雁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 ,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拣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面对沙洲边荒丘,不知道苏东坡的心里是何滋味。是悔恨,是无助,还是无奈?真不知道那只飘远的孤鸿,拣尽寒枝之后,独葬寂寞沙洲里,究竟是在思念谁?
 
  爱情有无年龄界限,不同人,不同的看法。或许这样痴情的女子世人是无法理解的,即便理解了,也不敢认同,甚至拿来歌颂的,能做的除了感叹几声:不值得!或者加上几个如果,把当年情景来个假设,借此慰藉心灵上的缺口。除此,别无其他。
 
  我想苏居士是爱此女子,但绝不是情爱,是一种更深更广的爱,他要保住女子的名声,要让女子过完美的正常人的生活,这没有错。而女子的痴情,也应是没有过失的,她没有死缠烂打,也没有做出伤害苏居士的事情来,只是默默的爱着一个和自己年龄差距甚远的人,这有什么错?
 
  真正的悲剧就是这样:剧中人都是理智者,都是无辜者,可偏偏又都是受害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