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鸿过后春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欧阳修《玉楼春》里的词句,读过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细细品过之后才发现,原来一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是借用小白的诗作哦。
小白,白居易是也,欧阳修借用的正是其《花非花》里的诗句。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与原句唯一不同处,只一字之差矣,虽说原作也有作“几”的(估计是历史传承过程阴差阳错的结果),但比较起来,我还是喜欢“不”字,那种自问自答的朦胧哀婉,不如心知肚明的无奈来得伤感。
或许这只是一首简单的伤春之诗,小白当年未曾暗含深意,但多情多恼的人,总是将其一咏再咏。或谈论其中空空之禅理,或深究其中辩证的哲学,作为凡人的我也是不能免俗的,不过我更趋向将其归于情诗之列。
花不是花,雾不是雾,而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良宵美景过后,徒留孤单的红烛泪洒天明。美丽的爱情,来去匆匆,欲再追寻捕捉,却全无可再觅旧踪,剩下了一丝丝的怅惘,绞缠在眉心。
诗句到底是在歌咏什么,已经无人知晓了。虽然有扭曲原意的嫌疑,但也延长了诗的意蕴。诗的美好就在与每一个读到文字的人,都可以从中领略到一处风景。
相同也好,相悖也罢,只要是自己发自己内心的感觉,只要真的曾为诗动情,那么做出什么样的结论都是合情合理的,毕竟世上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
前一篇:365个理由——055个理由
后一篇:365个理由——056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