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浦虞春
浦虞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51
  • 关注人气:1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样读春秋》之疑问十二:宣姜与卫宣公到底是啥关系?

(2016-06-19 09:33:10)
标签:

道德观

分类: 胡言乱语



《这》第43页绘声绘色讲了一段卫宣公的故事。然而,这段故事却让虞春越发糊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问题:

1.卫宣公私通父亲的小妾了吗?

2.卫宣公是如何处置跟这位小妾所生的儿子的?

3. 宣姜与卫宣公到底是啥关系?

《左传》是这么叙述的“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

《左传》的叙述告诉我们,卫宣公没有与父亲的小妾私通,他只是“烝”了他的庶母。古代,烝,一般指与庶母或长嫂的婚姻,因为这样的婚姻是要通过冬祭(称为烝)来祭告上天和祖宗的,具有合法性,所生的子女,享有应有地位,《史记卫世家》道:“初,卫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也就是《左传》中的急——虞春注),以为太子。”

既然这样的婚姻合理合法,卫宣公又何必如冯翔所言“感觉这件事毕竟是丑事,就把他(指急子——虞春注)送到了晋国,后来又托付给右公子寄养在齐国”。冯翔先生此说的依据又在哪里呢?虞春的第一想法是否本了《东周列国志》,一查果然《东周列国志》说卫宣公将急子寄养于民间。谁都知道《东周列国志》跟《三国演义》一样是小说家言不能当信史的,冯翔竟然信了,还编出送急子去晋国以及寄养于齐国的故事。春秋时,国君的世子长时间在外国生活除了逃亡就是作人质,还没听到有寄养说,读冯翔先生的书真是长见识了。

再说宣姜。卫宣公名晋谥号是宣,而宣姜的名字中宣无疑也是用了老公的谥号,春秋时女子名字中第一个是排行,如“孟、仲、叔、季”或“伯、仲、叔、季”,出现与排行无关的字一定是谥号,后一个是姓。女性的谥号是跟着丈夫走的,宣姜是卫宣公夫人无疑。宣姜本来是给急子娶的儿媳妇,卫宣公看着漂亮,没等小两口同房就自己娶了,这种婚姻在春秋时也是合理合法的,比如楚平王就夺了他给儿子从秦国娶来的媳妇,所以《左传》上根本没有说卫宣公觉得自己欠了儿子什么,或由此而憎恨儿子,只有《史记》说“宣公自以其夺太子妻也,心恶太子,欲废之。”这不过是太史公自说自话,汉朝时,烝报婚已经被禁止,太史公是以当时人的道德观去度春秋古人行为,显然是不可靠的。冯翔认为宣姜是卫宣公的姑姑,那么宣姜就必须与卫宣公同姓姬,宣姜不能叫宣姜而必须是宣姬,听起来跟“鲜鸡”差不多吧,干脆就叫她“活鸡”算了。

冯翔在本节中还有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同一段中前面说“这样就剩最后一个儿子了,不得已立朔为太子,他就是后来的卫惠公。”后面又说左右公子“立了忣子的弟弟黔牟为国君”。这里称弟必然是一奶同胞,而急子的妈妈夷姜早就自缢而死,所以卫宣公这时起码还有二个儿子,黔牟和朔。其实《史记 卫世家》记载急子还有一个弟弟——昭伯顽。昭伯顽的故事后面一定会提到,这里暂时先不说。宣姜和朔诽谤急子促成卫宣公对急子起杀心就是为了朔能当太子,立朔必定早有预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