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依据人体器官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这些字为:瞐mò;聶niè;品pǐn;舙huà;惢suǒ,ruǐ;掱pá;歮 sè。
瞐有“美目”、“目深”、“美丽的样子”三重意义。其实金文http://s12/mw690/001lrxfygy6KfzwQNAL6b&690本就有“美目”之意,堆砌三个目造出一瞐字有何深意呢?民间有马王爷三只眼的说法,二郎神杨戬也是三只眼,《封神演义》里边的殷郊也有三只眼。研究表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甚至包括人类,都有三只眼睛。只是人类的第三只眼睛不在脸部表面,而是深深地埋藏在大脑的丘脑上部,称为松果腺体。或许当第三只眼睛长在脸部时人类方能看到鬼魂,所以传说中有第三只眼的人法力无边,三只眼成为一种追求,因而古人认为拥有可见的第三只眼的人是美丽的。
甲骨文中的耳字 http://s14/mw690/001lrxfygy6KfzzmrdH9d&690在蘑菇形状上加两个短竖指事符号,表示用手抓住割下的听觉器官。因为耳朵是听觉器官,听觉灵敏就是聪。声音太小不容易听到怎么办?把耳朵凑近了听。聶表示伏耳私语。聶的简化字为聂,写是容易写了,但从此不再传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叫聂耳,繁体写法是聶耳。一人拥有四只耳朵,他对音乐的敏感度略见一斑。还有一个与此相仿够牛气的名字,演员牛犇,四条牛在一起,拧。
口的甲骨文 http://s10/mw690/001lrxfygy6KfzBgAg9a9&690像人张开的嘴巴
。古代口和嘴是不一样的,人类的为口,鸟类的是嘴。因此口作方形而不是尖状。大家一定记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没人说“狗口里”如何如何的吧,“嘴”在古人心目中是贱货。品的甲骨文
=
(口,嘴巴) + http://s10/mw690/001lrxfygy6KfzBgAg9a9&690(口,嘴巴)+ http://s10/mw690/001lrxfygy6KfzBgAg9a9&690(口,嘴巴),三个“口”,表示吃好几口,非一大口吞下。造字本义:一小口一小口地啜吃,慢慢地辨别滋味,享受食物。因此品的本义是众多,细嚼慢咽称为“品味
”。三个相同的字叠加成一个字称为品字结构。
舌的甲骨文
=
(蛇信子,像蛇的味觉器官)+ http://s10/mw690/001lrxfygy6KfzBgAg9a9&690(口,口腔),表示口腔内的辨味器官。有的甲骨文
在“蛇信子”http://s11/mw690/001lrxfygy6KfzTqXto0a&690,表示饮食或说话时喷溅的唾沫。三个舌垒在一起成舙,读huà,
说话要不停地动舌头,所以舙的意思就是“话”,又引申为播弄是非。做人少说话为妙,多嘴多舌招人厌。
心的甲骨文http://s8/mw690/001lrxfygy6KfzVfbFBb7&690像人或动物的心脏,本义就是心脏。古人认为心是人的感情与思维器官,故引申为头脑、思想。把心垒在一起,有心事重重的味道,因此惢读suǒ时有“疑虑”的意思,此时还有个意思是“善”。为何是善有待考证来历。惢读ruǐ
时有三层意思:一、古代的一种祭祀;二、沮丧的样子;三、同“蕊”。
手是劳动器官,一般人只有两只手,手多到三只,劳动过分,就是小偷、扒手了。掱音pá
,三只手,其中两只手表示“正常的手、掩护的手”,第三只手表示“偷窃之手”。字音从“巴”。“巴”意为“附着”、“黏着”。指扒手喜欢黏在人背后或身边,一有机会就把手伸进人的衣兜里。本义:扒手,贴身的小偷。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偷偷摸摸的人称作“三只手”,估计由字“掱”而来。
止的本义是脚,其甲骨文http://s3/mw690/001lrxfygy6KfzYC6Km42&690 简化为线描。三只脚摆在一起为歮,音 sè。古同“涩“,苦涩、艰涩,文字难读难懂,不流畅也是涩。大概脚多了不知谁先动,反而止步不前不能流畅前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