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千万别对孩子说 “你瞧人家”
(2012-09-05 15:29:03)
标签:
转载 |
分类: 《扬州讲坛》 |
卢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主持《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韬奋新闻奖”等。
卢勤围绕家庭教育这一热点话题,以“幸福”为主线,给出了良方。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都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龙妈妈就很聪明,她让喜欢负重的去庙里驮石碑,让喜欢玩水的去海里当龙王,让所有的孩子都做喜欢的工作。每个人的孩子都不一样,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要求孩子,但是知不知道孩子愿不愿意呢?快不快乐呢?我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世界,幸福其实比功名更重要。
可以说,现在的孩子没有我们小时候快乐,尽管他们的吃穿住玩,都比我们当时丰富多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你瞧人家”伤害很大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人的潜意识里。每个人都有潜意识,如同人生的底片。这张底片是阳光灿烂,还是阴云密布,是由个人从小就形成的。在一所著名高中里,有一名成绩很好的学生,竟然跳楼自杀了。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的内心中充满了“我不行”。
其实,在父母的教育中,有一句话对孩子的潜意识伤害很大,那就是“你瞧人家”,人家孩子是金子,是天才,自家孩子是沙子,是蠢才。
我有个很漂亮的孙子,1个多月的时候去医院检查,被一位年轻妈妈看到了,她立刻对自己孩子埋怨道:“别人孩子长那么好看,你怎么这么丑?”这个孩子的噩运,从此开始了。以后,上幼儿园,孩子拿回家一朵小红花,父母问,别的孩子为什么拿两三朵,你只有一朵?上小学,考了98分,父母又问,为什么别的孩子考100分?上中学,考大学,都是在不断的攀比过程中,很多人才就这样被比没了。
今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题,就是一个班级里,有个女生被评选为最受欢迎的同学。因为她平和幽默,心地善良,尽管成绩平平。但这名女生却说,她不想成为英雄,她想成为给英雄鼓掌的人。网友们有很多观点,我觉得,世界需要英雄,也需要给英雄鼓掌的人。优秀的运动员,出色的艺术家,他们在运动场上、舞台上光彩四射,但是下了台后,也是平凡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
如果父母总是说“你瞧人家”,那么别人家的孩子就成了对立面。一个孩子曾给我打电话,说最好的朋友是小红,最恨的敌人也是小红,因为每次考试,小红都比他考得好。这其实是父母教育的问题,让孩子心中容不下别人。
每个孩子都是有天赋的,有的孩子是属于音乐人才的,比如周舟,尽管他的智力有缺陷,但是一拿到指挥棒,就能完整地演奏出华美的乐章来;有的孩子热爱文字,过目不忘;有的孩子则对数字特别感兴趣,在数学的世界里无比快乐。
做好自己最快乐
在我小时候,我喜欢美术,老师发给我们六种彩色铅笔,我就在纸上画了线条,其实就是想看看不同的颜色。老师问我画的是什么,我说是烟,老师夸奖我说,太有想象力了。从那以后,我就有想象力了。后来,国庆庆典,我真的在天空中,看到特技飞行呈现出的五颜六色的烟了。我小时候还喜欢跳舞,但是有次被挑选出来参加一个活动,有个老师看到我后,说了一句:“腿都不直还跳什么舞”,结果我就有了阴影,就再也不敢跳了。
我的母亲有好几个孩子,但是她从来不在孩子之间攀比。她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好自己最快乐,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而父母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最好的就是告诉孩子:“我能行”。
很小就要学会分享
家长过度溺爱会造成孩子的无情,过度的保护会造成无能,过度的指责会造成无措,过度的干预会造成无奈。
有个单身母亲给孩子买了名车、豪宅,然后那个孩子就在想,最高兴的那天,就是母亲去世那天,因为这样所有的财富都属于他一个人拥有了。还有一个孩子对父母说,他想要一辆保时捷做生日礼物,在生日那天,父母只送了他一辆车模,里面写了四个字:“自己挣去”。结果,15年后,那个孩子真的挣到了买车的钱。不要把财富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创造财富。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让他学会分享。现在家庭当中,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独养独享,这样就不太好。所以我教孙子的第一句话,就是“给奶奶”,让他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吃。不要舍不得吃,从小就要培养他和别人分享的习惯。有次他看到我的袜子破了,主动对妈妈说,给奶奶买一双袜子,这就是他学会分享了。
要有同情心和爱心
孩子再大一点,就要学会同情。一位老爷爷失去了老伴,非常伤心,痛苦异常。一个4岁的孩子过去之后,没过多久,老爷爷就不哭了。有人问这个孩子做了什么,孩子说,什么也没做,就是陪他哭了一会。玉树地震后,有个藏族孩子,岁数不大,也要做志愿者,我问他,你能做什么?他就说,我可以到失去亲人的家庭中去,安慰他们。他有一个心愿,就是想要一台电脑,我答应他,如果在一次演讲中成功,我就送他一台。结果,他的演讲大获成功,我上台拥抱他,对他说非常棒。他对我说,我的电脑呢?他其实就是一个孩子,不是明星,不是英雄,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再以后,就是要有爱心。要会帮助别人。在我上小学时,我时常帮助一个同学过马路。结果在几十年后,小学同学聚会时,他还记得这件事,人生最珍贵的就是友谊,能帮助别人,那就帮助别人吧。
当然,还要有公益心。我写过一本书,叫做《写给年轻妈妈》,发行了200多万册。当时,在美国,很多华裔孩子知道在中国,有些偏远地区的教育状况不是很好,就发起了“少喝一杯咖啡”的活动,结果募捐了几万美元。当他们来到现场,看到很多孩子光着脚上学时,非常受感动,相互赠送了礼物。
汶川大地震后,我去了灾区,组织了一个“知心姐姐陪你过六一”的活动,参加的人很多,有70多岁的艺术家,也有20岁出头的记者。我看到很多大爱,都在这里汇聚。比如一个女企业家,她的企业也不大,但是赶制了1000个书包,里面放满了文具,开了5天的车赶了过去,送给孩子们。还有几位年轻人,给孩子们送来了蛋糕,送完就走。他们不知道从哪来,也不知往哪去。
在地震之前,我问过这些孩子,将来有什么理想,都是当明星、当总裁什么的。地震之后,我再问他们,他们的理想成了当警察、做医生等等,这样就能帮助在地震中受灾的人们。孩子们的理想落到地上,更显得平凡而伟大。在纸上,孩子们画上了很多理想,比如会长腿的房子,会飞的房子,在房子里放满大床,让那些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可以住在一起。就是这些善良的孩子,用爱心代替了伤心,用美好憧憬着未来。
11岁的孩子最容易梦想成真
有梦想的人走得远,有梦想的人飞得高。国外有过一个统计,那就是11岁的孩子,最容易梦想成真。在美国,有过一个11岁的黑人女孩赖斯,来到白宫前面,被拒之门外。从那时起,她的父亲就告诉她,如果付出一样的努力,就会永远落在白人后面。如果付出4倍努力,就会平起平坐。只有付出8倍努力,才能超过。结果,这个黑人女孩做任何事,都付出了8倍的努力。后来,她成为了白宫里的黑人女性国务卿。
还有一个孩子,名叫罗杰。他非常调皮,整天在教室里打闹。11岁那年,他正在胡闹时,被老师看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制止他,而是告诉他,他的手指很修长,可以当加州州长。随后,他就以加州州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结果,40年之后,他果真当上了加州州长。从他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实现梦想的四个步骤:想象、假装是、当作是、就是。
有一次,我接到一个北京二中的初二女生的电话,她希望我能够去她的班级里,给同学们讲课,讲如何处理好和老师、和家长的人际关系。我去了,讲得很融洽。没过多久,她的弟弟也给我打电话,说他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也希望我能去。虽然当时我很忙,但是我还是去了,我不能让弟弟在和姐姐的竞争中落在下风。后来,本来成绩不算好的他,因为这次活动,令所有人刮目相看,认为他的组织能力很强,多年后考上了很好的学校。对于我来说,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成就了一个孩子,太有意义了。
不要打击孩子小小的成功
我当知心姐姐30多年,觉得人生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和快乐。正所谓“干我所爱,爱我所干”。
我们每个人都是孩子的环境,不要打击孩子小小的成功,而要激励他们的梦想。
眼光决定未来。一个“仙”字,一个“俗”字。人站在山上,成了“仙”;站在谷底,则是“俗”。读万卷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万里路,经历丰富,才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人要把心打开,才有快乐。把自己的世界放大,对大自然就喜爱了。现在,很多家长都带孩子出去玩,但是不在状态,没有让孩子看得着,摸得着。这反而耽误工夫。
不少孩子上大学,最痛苦的是怕和外人接触,因为平时单独的日子过惯了。要多接触一些人,才能锻炼自己的眼光。这样,人生的格局才会做大。一只草鸡,会飞上草垛;一只雄鹰,就会飞上蓝天。经历一些苦难,没什么不好。
光有梦想,自然不行,还要付出努力。一样都不能少。
要给孩子“问号”
幸福在哪里?在我们的探索之中。把学习当成快乐,关键在于是如何学的。现在不少孩子只会做题目,不会提问题了。不要轻易地给孩子句号,要给他问号。答案是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去找。家中要有答案的书。
我前一阵子,爱上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了,买了光盘,一有时间就看。看了40多集,看得津津有味。后来,我儿子把结局告诉了我,看得就没劲了。
我担心,家长不让孩子提问题。创新来自于创意,创意来自于提问。
一次,年幼的孙子问我,月亮怎么只有一半了。对于这样的提问,我非常开心。我做了两张卡片,一张代表太阳,一张代表月亮,然后比划给他看,他一看就明白了。
幸福在我们的理解之中。一个家庭幸福不幸福,就在于家人的相互理解之中。口味不一定一致,但理解就够。我的婆婆80多岁了,把6个孩子拉扯长大,所有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她对跟随她多年的缝纫机,很有感情。我说,缝纫机就是不扔,占点地方又如何?
很多的痛苦,都是在误解之中。多少家庭在误解中煎熬,多少孩子在父母的误解中,远走他乡。有一部电影叫《唐山大地震》,感动了很多人。有一句台词是“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爱孩子、用孩子、夸孩子
珍爱孩子,就该把为父母尽力的机会留给孩子。想孝敬老人的时候,老人不在,这是最大的痛苦。常回家看看吧。中国进入老龄社会,老人的孤独是很多人理解不了的。请把“理解”二字,带上路吧。
幸福在责任之中。责任时代,已经到来了。今天,人们用心走路,那就是服务。
有一个毕业生,工作无着落,去捡垃圾,他捡的垃圾,与众不同。有用的捡了出来,没用的也收拾得整整齐齐。正在这时,被路过的一个人看到了。这人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某某单位招人的信息。这个毕业生到那里面试,通过了。那天路过的那个人,正是这个公司的总裁。21世纪,人最贵,“贵人”,是最有责任感的人。
大家要会享受自己的孩子。如果是儿子,就要用他,并夸赞“有一个儿子就是不一样”。如果是女儿,你就要欣赏她,并夸赞她“有一个女儿真好”。
爱孩子、用孩子、夸孩子,一样都不能少。我们不能拉着孩子长大,不能推着孩子长大,我们要陪着孩子一起长大!
现场箴言
我们要说“太好了”。因为改变心态就改变了世界。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一个好的心态。人要用好的心态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别把“垃圾”捡回来,家不是“垃圾场”,孩子更不是出气筒。
“我能行”,是成功者的心态,是人生的底片,走到天涯海角都不怕。“我帮你”,爱是一个口袋,往里面装,产生的是满足;而往外面掏,产生的就是成就感。“你真棒”,与人相处,多为别人鼓掌。“我要学”,改变内存,激发学习力。“我思考”,思考改变人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