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9月,美国哈佛大学首次聘任戈鲲化为中文教授。戈鲲化生于1838年,原籍安徽休宁,后移居宁波,曾在美国驻宁波领事馆任中文译员。1879年5月26日,美国驻牛庄领事Francis
P.Knight在上海总领事馆代表哈佛大学校长Charles
W.Eliot与戈鲲化签订任教合同,约定哈佛聘任戈鲲化为中文教习,自1879年9月1日起,至1882年8月1日止,月薪200美元。
哈佛大学之所以聘请中文教授,是由于许多在中国居住的美国商人的推动,主要目的是要在哈佛大学确保汉语教育的品质,让年轻人经过学习能适宜于在清朝政府中获得高阶层的职位或让他们能够在中国拓展商业事务。而由于美国政府和当时的商行老板们并不要求其雇员必须掌握汉语,因此戈鲲化到哈佛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一名学生,而这名学生实际是哈佛大学拉丁语教授,只是出于对语言知识的追求才向戈氏学习中文。戈鲲化在哈佛的学生最多时达到五名,其中一名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能够流利地说中国官话。
戈鲲化为清廷官员,曾获双眼花翎,汉语和诗歌造诣很深,在哈佛大学期间,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以优雅的风度、谦虚的举止和与人为善的品格赢得了周围美国人的敬仰。1882年2月14日,戈鲲化因感冒并发肺炎在剑桥市的家中去世他的遗像现悬挂于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大厅。戈鲲化与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并称为在美国本土促进中美两国文化交流的开山之人。
——摘自《帝国的回忆》(郑曦原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