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33天—3月2日—《纯美印象之排队》
(2009-03-02 23:32:14)
标签:
杜克大学美国培训杂谈教育校园 |
分类: 赴美日记 |
在美国,去超市、银行、邮局和政府部门这些公共场所办事,总免不了要排队。来这里一个多月,已经排了若干次的队。以前听说过,美国人排队有个约定俗成的“四不”原则,就是不贴身、不超线、不扎堆、不穿越。排队的时候要离前面的人半米左右,贴身太近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加塞”更是不可能遇到的事情,有标志线的地方肯定是很自觉的不越线,人们排队时也总是一字长蛇阵,即使队伍拉得有半里远,也不会分叉或者扎堆,一眼就能找到自己该跟在哪个“line”后面,从队列空隙穿越而过的人也很少见,实在要借过一下,也得很不好意思地说一声“Excuse me”,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宁愿绕路也不愿妨碍排队的人。
排队虽是小事,是社会公德领域很基本的内容,但却反映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它代表着对公平、秩序乃至平等人格的彼此尊重,同时体现出人们的自信和自尊。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对什么是“和谐”学者们有诸多的解释,而我一直认为,“和谐”就是规则和秩序,就体现在诸如排队这样的小事上。一个人人自觉排队的民族,总会少一些特权、少一些暗箱、少一些纷争而多一些和谐的。
据说在“9.11”恐怖袭击后,纽约世贸中心大厦烈焰滚滚,形势千钧一发,但大楼里的平民排队下楼逃生,消防队员排队冲上楼救人,互相让道,没有人争先恐后,人们自觉地给小孩、妇女、残疾人甚至一条小狗让道。在这样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谁还能说排队是一件小事呢?排队此时甚至能显示出一个民族的强大力量。所以,请允许不开玩笑地说一句“建设和谐社会,从排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