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133天—1月10日—在路上

(2009-01-11 22:49:03)
标签:

杜克大学

美国

培训

杂谈

分类: 赴美日记

    上海飞芝加哥的UA836次航班晚到了一个小时,大家恋乡情切,倒没当一回事,何况上了飞机之后,机长不住地给大家打招呼,还说尽量快点飞。大家正忙着安放随身行李,谁也没去想他到底怎么个尽量快点飞。

    不管怎样,从BFT考试到拿签证,一直到过海关、查行李,经过了中美两国政府设置的重重关卡,我们23名扬州人民的好儿女总算是上了飞机了。放好行李、安坐、扣好安全带、拿出随身带的”The story of the literature”,准备好起飞就是了。

    这位机长果然不含糊,大家刚坐好没多久,他就急急忙忙一飞冲天,也不管离地的一刹那起落架发出的“咯噔”一声巨响,飞到一半的时候,还听见他在广播里自言自语,说什么虽然晚到上海一个多小时,但到芝加哥估计大概也就耽搁35、36、37、38分钟,言下对自己的快手快脚不无自矜之意。美国的飞机造得不赖,可机上的服务可真不咋地,不管从空姐(嫂抑或婶?)的悦目程度还是伙食的可口程度,根本不能和亚洲的航空公司相比。

掠过白色的北极圈、跨过浩渺的太平洋,北美大陆到了、密歇根湖到了,渐行渐近,在波音747轰鸣的发动机声中,仿佛回响起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的雄壮旋律,一万二千多公里航程的那一头,是我们刚刚挥手告别的祖国,而小小的机舱舷窗外,就是那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国度——美国了。

生于70年代的我们,早就从无数的图书杂志、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包括那部大名鼎鼎的《北京人在纽约》中认识了美国,有的同学早就因为工作之故访问过美国,有的还拥有为数不少的美国朋友,可是这一次,我们却要在这里渡过四个半月、十八个星期一百三十三天的学习生活,要全面而深入地接触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这样的经历,却不是任何一次工作出访所能比拟,也不是任何传媒印象所能代替的了。

 

    一边胡思乱想一边昏昏沉沉地飞,也不知睡了N觉,突然又听见机长先生在自言自语“马上就到芝加哥了,大概只会迟10分钟。”这家伙果然有一套,真的在“尽量快点飞”。飞机降落,芝加哥机场被白雪覆盖,那位急性子机长又开始抱怨,意思是他赶紧着把我们送到了芝加哥,可现在机场没有闸口,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有闸口让我们下机,其实我们只滑行了一会儿工夫就下了飞机,比在国内航班等的时间还短。

    入关、安检比想象中的快,很顺利就转机到了Durham,下车、搬行李忙了又一大阵子,终于在将近凌晨1点,进了我们的公寓。一进公寓,哇!

    为何要哇,下回分解,欢迎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