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语堂散文《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赏析

(2017-11-01 19:02:37)
标签:

历史

文化

【文学品味】

林语堂散文《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赏析


http://rwsy.gsres.cn:81/html/2017/10/171030215349386240753//171030215349635240754.png


林语堂(1895---1976年),福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为玉堂,又改为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作,主要作品有《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在法国写长篇小说《京华烟云》。1944年,曾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故乡秀美的山水既陶冶了林语堂的情操,也养成了他观察人事万物的独特方式——“高地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使他在现实生活中时时把大自然作为他处世的参照系,无论是做人还是为文,都自觉追求真与诚,希望无愧于心灵,从而形成了他观照人生与观照写作的独特方式。


自然的节奏之中有一条规律,就是由童年,青年,老年,衰颓,以至死亡,一直支配着我们的身体。在安然轻松的进入老年之时,也有一种美。我常引用的话之中,有一句我常说的,就是"秋季之歌"。


我曾经写过在安然轻松之下进入老境的情调儿。下面就是我对"早秋精神"说的话。在我们的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时光,个人如此,国家亦复如此,在此一段时光之中,我们充满了早秋精神,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这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到达一个地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找到自己心中想望的东西。这时,感觉到已经有所获得,和以往的堂皇茂盛相比,是可贵而微小,虽微小而毕竟不失为自己的收获,犹如秋日的树林里,虽然没有夏日的茂盛葱茏,但是所据有的却能经时而历久。


我爱春天,但是太年轻。我爱夏天,但是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但是略带忧伤与死亡的预兆。其金黄色的丰富并不表示春季纯洁的无知,也不表示夏季强盛的威力,而是表示老年的成熟与蔼然可亲的智慧。生活的秋季,知道生命上的极限而感到满足。因为知道生命上的极限,在丰富的经验之下,才有色调儿的调谐,其丰富永不可及,其绿色表示生命与力量,其橘色表示金黄的满足,其紫色表示顺天知命与死亡。月光照上秋日的林木,其容貌枯白而沉思;落日的余晖照上秋日的林木,还开怀而欢笑。清晨山间的微风扫过,使颤动的树叶轻松愉快的飘落于大地,无人确知落叶之歌,究竟是欢笑的歌声,还是离别的眼泪。因为是早秋的精神之歌,所以有宁静,有智慧,有成熟的精神,向忧愁微笑,向欢乐爽快的微风赞美。

 

上文是林语堂小品文《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节选部分,其冲淡平和的文字表达出一种从容的人生态度,体现出具有忧患意识的现代知识分子的最高人生境界,全文的文采与哲理并重,生动又有内涵。小品文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生命所呈现出的风貌与其特定的阶段相符合,正是生命的本真所在。文中充满了对人生之秋的赞美,显示其在人生哲学上的朴素、宽容、平和而理智的品格与气度。尽管人生之秋如此地优雅迷人,但它也是自然而然地到来,不能超越春天和夏天。人生的春天里有青春的天真,给秋天留下了回忆,而夏日茂盛的回音可以在秋天的空气中隐约回响,这些都是秋天成熟的前提。


林语堂赞美秋天,并没有贬抑春天和夏天的意思,他只是认为,在秋天,人生开始在成熟和知命中褪尽铅华,呈现本真。当我们拥有繁盛的春夏之后,应当坦然地迎接金灿灿的智慧之秋,开始“真正地生活”,“找到自己心中想望的东西”。  


http://rwsy.gsres.cn:81/html/2017/10/171030215349386240753//171030215350103240755.p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