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的古典韵味与现代情绪
标签:
历史文化 |
《雨巷》的古典韵味与现代情绪
http://rwsy.gsres.cn:81/html/2017/06/170630191557976240626//17063019155854240627.png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匹)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抒发的是一种忧郁凄凉的感情,也是典型的戴望舒式情感。“雨巷”是一种诗歌意象,是诗人体验到的人生境遇的象征,阴郁、寂寥、狭窄,又悠长悠长地没有止境。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是重要的意象,它是诗人朦胧而美好的“憧憬”与“渴望”,但又充满了悲剧色彩,美好又忧愁、哀怨、凄婉,飘忽不定,难以扑捉。最后,这个姑娘在雨巷里消失,也就是说,美好的愿望、理想或爱情,有可能就是一种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朦胧状态,可望而不可及。
http://rwsy.gsres.cn:81/html/2017/06/170630191557976240626//170630191558412240628.png
戴望舒作为现代派诗人,一个最突出特色和意义就是把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融为一体,创作出一种具有浓郁民族审美意味的象征主义风格。他的诗歌,既现代,又古典,现代与古典之间水乳交融,没有一点隔阂。现代主义诗歌兴起于20年代中期,最早的现代派诗歌是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但是明显具有模仿西方的痕迹,过于欧化,而且晦涩难懂,没有专业修养的人很难读懂。李金发只是把象征主义从西方拿来,还没有把它真正地消化、吸收。到了30年代,戴望舒把西方的象征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融为一体。这是戴望舒对于现代诗歌的巨大贡献。
http://rwsy.gsres.cn:81/html/2017/06/170630191557976240626//170630191558927240629.pn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