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余映潮的《刷子李》
(2011-10-16 16:23: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余映潮 |
赏析余映潮的《刷子李》
一、平中见奇,巧妙导入
1、
2、
3、
4、
5、
二、创意新奇,选点切入
1、课件出示:刷子李的绝活是,刷完浆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但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这天,小三看师傅蘸浆刷墙。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好比一面雪白的屏障。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2、布置三大任务:读出味道/读准字音/理解6个词语学生朗读
3、自由朗读
4、课件展示:
愣:非得
绝活:独一无二的手艺
悠然:徐缓、悠闲的样子
天衣无缝:天仙做的衣服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点破绽或缺点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发怔:发呆
5、大声读记,自由朗读
6、赏析:悠然
三、说“奇”论“妙”
1、活动一: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之“奇”
(1)学生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自由交流,略。
(3)教师小结:手艺奇——超凡技艺,奇妙绝活/规矩奇——充满自信,行为特异
2、活动二:论妙
(1)思辩:说“奇”与论妙有什么区别?(后者侧重于写法)
(2)示范:作者怎样把刷子李这个人物写得这样鲜活的?用了哪些写法?如题目、开头、细节等)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4)学生自由交流:(略)
四、奇光异彩,课堂小结
1、总结记录:标题之妙/开头之妙/场景之妙/小三之妙/白点之妙/黑衣之妙
2、课件出示:品读课文,说奇论妙
观课随想:
这是一堂十分简约的语文课,要做到“简约”两字,在我看来首先教师要把课文钻研透,能够提炼成几个字,余老师把这篇文章提炼为“奇妙”两字。如何处理好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余老师同样做了一点处理:先围绕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说“奇”,再围绕作者怎么写的来组织学生论妙,很好地兼顾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教师对文本能够高屋建瓴了,那么我想就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参与学习活动了。教学过程就显得开放,大气,有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而不乱”,一切皆在掌控之中了。
简说人物,形成氛围
句子品读,各有创意——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关于“句子”的课后练习,这说明了句子教学的重要。句子品读,是一个看上去很小实际上很大的教学难题。其原因在于,需要品析、品读、品味的内容与角度实在太多,且有一些是我们在教学中难以用简练的语言尽述的。
比如常见的品析角度就有:句子表达方式的判定,句子层意的划分,句中字词的品析,句中标点作用的分析,句子形式的欣赏,句子内容的赏析,句子表达优劣的比较,句中修辞手法的认识,句子表达特点与内在情感的品味,句子内涵、含义的揣摩,句子意味的品析,句子表达手法的探究,句子表达作用的研讨,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等等,千姿百态,应有尽有。
如此丰富的内容与角度,加上品析中的不同难度,使得我们必须细心周全地考虑句子品读的不同内容、不同难度层次的教学设计,这就是所谓“各有创意”。
那么,课文句子品读的教学可以有哪些基本的“创意”呢?
一、自由式
即现在大面积教学中使用的一种“开放式”的手法:请同学们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它为什么好或者你为什么喜欢它。一般来讲,由于品读内容的散乱,这种手法最好慎用。
二、自设式
即由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阅读体会与教学设计实况来安排句子品读教学的内容。这种手法因为有教师缜密的思考作为后盾,可以让教学内容更集中、实在、真切。
如笔者《行路难》的教学创意:每个句子三次读。
一读,自读自译,明白“句”的全部内容。
二读,品味含义,体味“句”的内在情感。
三读,揣摩手法,研讨“句”的表达效果。
用这样的教学设计手法来教学精短的课文特别是文言课文,是比较实用的。
三、选用式
即恰当选用课后练习中所设计的句子品析题,将其巧妙穿插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以解决课文规定的句子品读方面的教学任务。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背影》的课后练习二就设计得很好:
一些语句,或者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这样的语句称为关键性语句。试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关键性语句的表达作用。并从课文第六段中找出一些关键性语句,说说它们为什么是关键性语句。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在课堂教学中选用这个练习,在适当的教学时间内凸现这个练习的教学,能够既从理性上让学生知道某类句子的重要表达作用,又依凭课文第六段实践了对“关键性语句”的品读,同时突现了对重要段落的精细的研读,这样的教学,其效果好在双重,好在立体。
又如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的练习设计:
(一)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将这个练习的内容充实一下,细化一下,就是一个很好操作且内容实在的《〈论语〉十则》“句子品读”教学方案。
四、综合式
在充分展现自己教学创意的同时,又综合地考虑课文练习中提出的关于句子品读的教学要求,从而更全面、更深刻、更优化地完成课文句子品读的任务。
如《紫藤萝瀑布》教学主体部分中“美句欣赏”教学创意:
步骤一:品读课文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一句的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
步骤二:完成下面美句欣赏练习:
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步骤三:欣赏“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和它所表现出来的哲理。
这个教学创意中的“步骤二”,就是课文的课后练习二。教材编者用这个份量不轻的练习告诉我们,品读语言优美、情感深厚的美文时,应当注意美句欣赏,可选一些句子,对它们的字词、手法、作用、妙处进行评析。而当我们从课文整体教学的角度对这样的练习进行“整合”时,教学创意就更加优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