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话描写四法

(2009-09-30 09:21:28)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本解读

                       对话描写四法

对话描写四法

 

    有些同学写作文时,一碰到人物对话,一律写“XX说”,显得呆板单调。要写出生动活泼的人物对话,可灵活交叉运用4种写法。

⒈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例如: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小摄影师》)

这是最常用的写法。可强调提示语。如上句就是强调这些话是“小男孩哭着说”的。

⒉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例如:

“150岁,您记错了吧?”小槐树有点儿不相信。(《院子里的悄悄话》)

这种写法多见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中,或先闻其声,后见其人情形下的对话描写,可强调,突出引语。

⒊引语在提示语的前面和后面。即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例如: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在村子里,我就能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这种写法,一是表明人物说话时中间有停顿,二是强调人物前半部分的话语。

⒋只有引语,没有提示语。例如:

“哦,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啦?”

“就是哪儿也比不上!”

“那你说说,现在怎么个好法?”(《可爱的草塘》)

这种写法一定要在读者不会产生误解的情况下用,而且,每个人的对话内容一般要单独成行。

其实,对话的写法还有很多,相信同学们在实际运用中会摸索出更好的表达方式。

 关于提示语的内容,可以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想法以及周围的环境、场面等。

人物对话,怎样才能写好呢?

1、对话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年龄特征,符合人物的职业身份,揭示人物的思想面貌。

2、写对话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千人一腔,众口一词,不问说话人是什么年龄,什么职业,什么性格,说的都是一样的话。例如,捡了什么东西交给失主,送迷路的小孩回家,人们表示感谢的时候,回答总是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实在乏味。
  写对话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人物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职业特征以及思想面貌,只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仔细而认真的观察一番,就会发现: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面貌,对待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说的话是不完全相同的,都有各自的特点。《风雪之夜》中的营业员,她的年龄,是个阿姨;她的性格,温柔可亲;她的职业,药房的营业员;她的思想面貌,工作负责,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看,由于牢牢把握了这几点,写对话时,她的每一句话,都符合她的年龄、性格、职业以及思想面貌,没有千人一腔,众口一词的“老一套”。
  这一点,对于写好人物对话至关重要。
2.写对话有时要借助于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加强语气,增强对话的表现力。
   有些同学写对话时,只写“我说”、“他说”、“小王说”、“小李说”,而对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不作任何描写。这样,就较难把对话写好。
    实际生活中,人们每说一句话,或多或少、或明显或隐藏,总会伴随一些动作和神态,这额动作或神态往往同说话的内容是一致的。因此,在写对话时对此作一写适当的描写,不但增强了对话的表现力,而且更鲜明地刻画了人物。
    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指出,这种动作和神态,一定要自然流露,应当和说话的内容、说话时的心情相吻合;描写做到的恰到好处,自然贴切,不能装腔作势,过分夸张,娇柔造作。不然,效果将适的其反。
    3.写对话时,前往不要写“大话、空话、套话”。总之,人物对话要力图写的自然、真切、恰当、准确

对话描写(2009-10-16 10:17:29)
杂谈  分类:教学实录

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于永正

师:今天我们一起上两节作文课,希望六(1)班的每个同学能喜欢喜欢不喜欢,两节课以后,请你们说说心里话,好吗?

生:好!

师镇的很高兴见到你们,育才,多好听的校名,再加上你们这六(1)班(竖起大拇指),于老师就更高兴了。你们学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马?

生:没有。

师:(显示大屏幕)这儿有,你们的讲义里有,同学们看,这是从一篇很著名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当中选的一段,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写得非常棒。请咱们班朗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读一读,以前没有读过,拿到手就去朗读,有点难为你了。

生:(朗读)又一次,在伯父家里,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吃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胡唇上的胡子一动一动的……

师:(纠正)嘴唇,嘴唇上的胡子,再读这句话。

生:(朗读)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晓得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捧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碰壁呢?是不时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那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师:有趣吗?

生:有趣。

师:很有趣,你读得也很好,刚刚拿到一篇课文,就读得那么棒,真是难为你了。幸亏你的朗读水平高,不然的话就读不好。同学们看,这篇课文是写周晔到鲁迅先生家作客的一件事,你看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一篇是人物的什么呢?

生:(齐声)对话。

师:(板书:对话)除了最后一小节,其他的都是人物的对话。所以阿,学会写对话,相当重要,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过程当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也就结束了,所以我们要写好人物的对话。再说啦,人物的语言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人物的性格,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非常重要。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如果你发现写的作文字数不够,我有个诀窍:字不够,对话凑。(笑声)脊柱没有?不要跟别人说阿,这是诀窍,发现字不够,就写对话!东扯葫芦西扯瓢,说就是了。张三说,哈哈,我今天真高兴,玩得多痛快阿,你知道我在什么地方玩的吗?在什么什么地方,一说一大套,三说两说,三行五行就下来了。于老师跟你们开个玩笑。不过也可以试一试,不纯粹是玩笑。周晔在写对话的时候,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我认为她写的对话加了人物的神态,还有动作。

师:交代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那叫什么,知道吗?

生:这叫人物的神态、动作。

师:老师告诉你,这叫提示语,记住它。(板书:提示语)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交代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叫提示语,作者写提示语变化很多,它们在说的话的什么地方,迅速看课文。比如说第一自然段的提示与在什么位置?

生:在前面。

师:在说的话的前面。一起把这句话念一念。

生:(朗读)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师:对了,这是一个发现,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呢?再看。

生:有的提示语是在后面的。

师:在什么后面?

生:在说的话的后面。

师:找一句,读一读。

生:(朗读)“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师:还有呢,再找。

生:还有的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中间。

师:找一句读一读。

生:(朗读)“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根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师:读得好,看看,提示语镶嵌在说的话的当中了,还有,没有提示语的,哪一句没有提示语,一起读。

生:“那怎么——”

师:这一句省略了提示语。为什么可以省略呢?因为不写谁说的,大家业务知道是谁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省略提示语。这些发现对于我们写好对话,相当重要,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再迅速的看一看提示语的位置,看得时候要注意标点符号,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这个“说”后面用什么号,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快。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后面,“说”后面变成什么号?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当中,“说”后面一般用什么号?

(生回答,略)

师:把这些记住了,对你写对话很有帮助,这又是一个发现。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还有什么特点?

生:动作。

师:动作是提示语的一个内容,它说错了,说错没关系。

生:是一问一答。

师:一问一答,作者写的时候怎么样啊?

生:分段(板书:分段)

师:对啦。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是分段写的,分段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它非常清晰,看上去非常舒服。第二,读者眼睛不疲劳。当我们读完一段,比如说,读到这个地方,“就是有一点不像”,(在屏幕上指示)不光从这儿移到这儿的时候,有个短暂的休息过程,所以,我们的眼睛读这样的文章不疲劳。还有个好处,不要跟别人说,显得文章很长(生笑),老师不是让你写三页吗,一分段,三页就变成四页啦。最重要的是清晰,读者读起来很省事。这个发现对我们写好对话也很重要。看,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知道,写对话很重要,好多是在对话的过程当中进行,对话完了事就没有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同学们,可写的事实在太多太多了。只要早上一睁眼,就跟爸爸妈妈说话,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早晨》;回到家爸爸妈妈要跟你说话,写篇作文,题目就叫《晚上》;中午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要跟你说话,写篇作文,题目叫《中午》……有说话就有作文。咱们下面看看能不能掌握周晔写这篇短文中对话的要求。拿出自己的作文本来,听写两个人的对话,一个老师和一个同学的对话,做好准备。我的要求:第一,要分段,也可以不分段,但我希望你们能分段。第二,希望你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相当的重要。开始了。(师读)王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休息好了。”同学们齐声回答。王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听见没有?

生:听见了。

师:开始记了。(语速放慢)王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注意,开始空两个字,分段哦。王老师关切地问。注意这个“地”阿,说,、问、道、喊、叫,这些词前面如果用“地”的话,大多数是土字边的“地”,王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注意下面这句话怎么写,在什么位置写,“休息好了。”同学们齐声回答。写好了吗?(拿过一生的作文本)好,写好的举手,(多数人举手)同桌互相交流,互相检查一下,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还有问题,请你指正。好咱们看这个同学写的。(把作文本放到投影仪下)王老师关切地问,冒号,前引号,你们休息好了吗,问号,后引号。另其一行,空两个字,休息好了,叹号,两头加引号,同学们齐声回答,句号。后面变成句号了,这个同学完全正确,格式也符合老师的要求,和他一样的请举手。(多生举手)太棒了,到底是育才小学六(1)班的同学!看来写好对话对你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了。下面请大家听段录音,这段录音有几个人在说话,通过听他说话的声音,你想象他们说话的样子,表情啦,动作啦。再想象一下这几个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的,如果你再加个结尾,就是一篇作文了,想不想听啊?好,大家听听。(放一段录音)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你挤着我了,你!

男:来劲了是吧!

老人: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师: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几个人在说话?

生:三个。

师:说说他们都是什么人?

生:我认为是一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一个老人。

师:老人可以,女人、男人不好听,换一个词。

生:一个妇女。

师:一个妇女。

生:和一个年轻人。

师:哦,年轻男士。(请另一生)你说说看。

生:一个女士,还有一个先生。

师:一位女士,一位先生。

生:还有一个老者。

师:老者,长者,你看,多会说话。是不是她说的更好听一点?你看,到处都有我们的老师。说话也是一门学问,她说的就中听,她改的也中听。你想象一下,他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呢?我想每个同学脑海里一定出现一幅画面。再想象一下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表情、动作。再想象一下他们两个年轻人听到老者的劝告以后,他们二位又会如何呢?事情怎么结束的?想好了吗?注意,加个开头,加个结尾,他们说话时加上提示语,在写对话是如果能够做到分段、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是一片好作文呀,拿起笔来,暂时不要起题目,写好以后再起题目,好不好?快,抓紧时间写。要不要再听一遍?

生:不要。

师:写吧,动作快啊,我给大家七分钟的时间。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师:你们的讲义后面有文中的对话,可以参考。把你们想象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写出来,暂时不要写题目。(看一生)一天早晨……在这位同学的想象中,这件事发生在公交车上。(看另一生)他想象的这件事发生在公交车的车站里,没上车。我看有没有不是公交车的?(拿起一生的作文本)在这位同学的想象中,这件事发生在菜市场,早上卖菜的地方,菜市人当然多了,熙熙攘攘的。我看这边有没有想别的地方的,哦。上班的路上,好的。(来回巡视)抓紧时间,快,加油。有的同学想象人物的动作非常好,看谁写的又快又好。大家都分段了,而且注意提示语的变化,这很好i。写好的请举手,一二三四五……好,放下,最后给大家再延长两分钟,写好的同学各人读各人的,放声读,开始。没写好的加油。(部分同学开始读出声来)都好了吧,检查完啦,写好的同学给文章加个题目。咱们交流一下,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水的作文写得漂亮。(请一生)这位男同学的作文我一直没看,咱们看他的作文写得怎么样,注意听,由题目马?

生:(摇头)有一天,一位先生和一位女士在商店里买东西的时候,发生了争吵。

师:注意,在他的想象中,这件事发生在商店,继续读。

生:妇女说:“嘿,你挤着我啦,没长眼啊?”“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先生说。妇女说:“哎,你挤着我了,你!”“来劲了是吧?”先生说。老人说:“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一听,他们俩脸红了。

师:听老人这么一说,两位年轻人脸红了。两大优点:第一,对话分段显得很清晰。第二,提示语交代得明白。还有你光说,谁说啊,女士说,老人说,交代这个话谁说的,这是最重要的,你等一下注意听别人写提示语,除了交代谁说的,还要交代他怎么说的,你到座位上去听好吗?谁来读?

生:在公交车上。

师:题目是《在公交车上》。

生:一天早晨,是上班高峰,在公共汽车站,一位女士生气地说:“哎,挤什么挤,没长眼哪?”那位先生一听,火了。

师:(指刚才男生)你站起来,那位先生一听,火了,这就是想象出来的,听见没有?坐下听。

生:“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哎,你挤着我啦,你——”说完,女士又挤了过去。

师:看,又加了动作,那位男同学注意听,“哦,你挤了我了,”女士说,又挤了男士一下,(做挤人状)这个动作想象得多好啊!往下读。

生:“来劲了,是把?”先生越听越生气。“算啦!算啦!一位老人和气地调节他们。

师:接下来提示语在当中了,“算啦!算啦!”一位老人和气的调节他们,逗号。往下读。

生:“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听完老人的话,女士和先生的火气都降了下来,排队上车了。

师:听见没有?提示语除了交代谁说的,还要想一想他怎么说的,什么表情,什么动作。谁愿意读?你来,先读题目。

生:《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师:用文章中人物的话做题目,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

生:早上,一位女士、一位先生和一个老人,在公交车站等公交车,过了一会儿,公交车来了,女士和先生都挤了上去。

师:真是的,老人都不顾了。

生:“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女士凶巴巴地说,两眼瞪得大大的。听见没有?你加上去就好了。

生:“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说完,先生把女士往旁边一挤。

师:哦,又挤了一下,应加个“又”字。

生:又挤了一下。女士又开口了:“哎,你挤着我啦,你——”“来劲了,是把?”先生大声吼道。

师:大声吼道。多形象啊,不是一般的叫。

生:大声吼道,眼睛瞪得比女士打两倍。(生笑)

师:听见了吧?你瞪得大,我瞪得比你还大,(生笑)有个词叫以牙还牙,现在是以眼还眼。(生笑)(拍该生肩膀)你光看人家笑自己不笑,真是沉着老练。

生:“算啦!算啦!”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道,“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两位年轻人听后,脸顿时红了。

师:从他们脸红就知道,他们接受了老人的劝告。同学们,他们的作文有三大优点:第一,对话分段。第二,标点符号用的正确。第三,提示语写得好。刚才阿,我们是听一段录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根据声音想象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声音想象人说话的表情、动作,这是一种想象。下面呢,我想请一个同学跟我合作一下。你们推荐一个男同学,善于表演的,我想请同学们看一个哑剧。顾名思义,哑剧只有动作、神态,没有语言,你就根据我们二人的表演,想想我们会说些什么,刚才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现在是只见其人不闻其声,如果这个练习你做好了,我可以肯定地说,你写对话绝对不成问题了,今后写作文,你一定会把对话写得很精彩。

(以下内容略:教师找了一个男生和他一起表演一段哑剧,然后让同学们想象描写他们的对话情景,然后交流。)

 

 

 

对话描写

教学目标:

1、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写作素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作;

2、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3、学习运用提示语使对话描写更生动,更鲜活。

教学重点:

运用丰富的提示语使人物语言更鲜活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孩子们,我们来玩儿个游戏怎么样?考考大家的记忆力。

2、游戏规则:出示一组词语,在规定时间内快速记忆,看谁记得有多有准。

3、开始游戏,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积极性。

4、谈话导入:生活中对话无时不在,上课时老师和同学要对话;课间活动时同学和同学要对话;回到家里我们要与家人对话;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要对话;很多事情都是在对话中完成的,对话一结束,事情也就结束了。我们的作文中有没有对话描写呢?对,许多写人记事的文章都离不开对话描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对话。(板书课题)

二、范例对比,学习方法

1、情境创设:星期一下午大扫除时,四·一班的李小明擦完窗户,端着一盆刚刚涮完抹布的水向楼下走去,不料,刚走到楼梯拐角处,与迎面正上楼的一个六年级大姐姐撞了个满怀,脏水洒了对方一身,水盆落在了地上。

 2、事后这位同学写了一段对话:出示幻灯片

李小明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大姐姐说:“没关系”。李小明接着说:“你看,你的衣服”大姐姐说:“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还是我给你洗吧。”李小明说。大姐姐说:“不用了,快去忙你的”。说完,大姐姐走了。

5、谁来读一读

6、觉得这位同学对话描写,写得怎么样。

7、再来看他修改之后的对话描写。幻灯出示对话片段。

    李小明充满歉意地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

   “没有关系。”大姐姐温和地说。

   “你看,”李小明用手指着大姐姐的脏衣服说,“你的衣服。”

   “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大姐姐摆摆手笑着说。

    李小明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我给你洗吧。”

   “不用了。”大姐姐低头捡起水盆递给李小明说,“快去忙你的吧。”

8、谁来展示一下自已的朗读水平。

9、与刚才那位同学的对话描写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⑴对话描写要分段;⑵知道什么是提示语,提示语位置不同、标点不同;⑶提示语的内容包括说话人的神态、动作、语气等。

三、修改练习

1、我知道我们四·一班的孩子,个个聪明绝顶。这有一段没有提示语的对话,咱们来帮他加上提示语,让这段对话鲜活起来,好不好?

2、出示对话:

              “ 猜,我给你买了什么?”

              “又是课外书吧?”

              “不对,再猜。”

              “那就是新衣服。

“不对。看,是你最喜欢的……”

“哇!溜冰鞋!太棒了!”

3、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句子。

第一组句子重点指导学生学会从动作、神态、语气方面填加提示语。

a、老师要逐句不断引导孩子从不同方面(神态、动作、语气等)来加提示语。

b、自己练习说一说(加上提示语)

c、指名说,简单评价。

第二组句子(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变换位置加提示语)

第三组句子(放手让学生自己丰富提示语)

⑴自己练习添加提示语

⑵指名说,师生评价(从提示语是否生动、位置有无变化)

6、练习说整段对话

⑴同学们,你让我见识到了你们的聪明,现在能不能把修改以后的整段对话生动、具体的说一说。

⑵学生练习

⑶指名说。

四、实践演练

通过大家的修改,这段对话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我真佩服你们,相信下面这段对话也不在话下。出示对话

             “ 卖苹果喽——,卖苹果喽——”

             “多少钱一斤?”

             “两块!”

             “甜吗?”

             “甜!不甜不要钱!

             “那好,你给我来十斤不甜的。”

             “ 啊?”

注意:提示语位置要有变化;提示语位置不同,标点要用对。

3、学生写,老师辅导

4、指名展示

五、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回去后,想一想,李小明撞到的还可能是谁,根据自己的想像再写一篇或两篇有趣的对话描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