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guoqi
guoq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33
  • 关注人气:1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裔移民不愿面对心理危机(3):华人不会找乐子

(2011-04-04 01:13:25)
标签:

纽约

华人

心理健康

精神疾患

杂谈

朱晓卿,毕业于美国康州哈福特大学(University of Hartford)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在纽约玛摩利医院(Maimonides Medical Center)儿童青少年门诊部担任心理医生已5年,并且专长于儿童青少年与成人心理临床病症研究,在谈及华人受传统习俗影响不愿正视心理健康问题时,她抛出了自己每周要看心理医生两次的话语,让人不免大吃一惊。

 

朱晓卿十分坦然地说道,每个人都会面临心理困扰或疾病,这来自来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基因,二是心理压力。她说,自己家族里爸爸家族那边有两个自杀的案例,母亲那边有一个精神分裂症病史,一般讲遗传因素会让下一代患病的可能性高,另一方面生活压力和知觉性(了解自己的能力)差,也很容易让一个人垮掉。因此,她每周去看比自己更强的的心理医生,一方面对自己有帮助,同时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朱晓卿介绍自己刚来美国求学,在新泽西州的菲尔迪肯森大学(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读心理学学士时,上课第一天老师给了一张纸,上面是学校附近精神和心理医生的名单,老师让他们自己打电话和这些医生联系,目的就是要学生们破除心理防线,正视自己的内心困难而挑战自己。

 

所以朱晓卿表示,华人对心理疾患的防卫必须要破除,心理健康或精神疾患就像患上其他身体疾病一样,没什么见不得人或难于启齿的,而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可以避免让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以免造成病情恶化。

 

纽约宜康诊所(Dr.Ye's Medical Office P.C.)的叶宏医生表示,华裔家庭成员间关系通常比较亲近,应多与亲人、朋友、同事沟通,相互倾诉生活烦恼有助缓解压力,走出情绪低谷。但心理疾病仅靠亲情是不够的,如果心情抑郁维持两周以上,或出现严重反常情绪和行为,影响工作生活和家庭关系,则需要心理医师开药治疗,并进行心理分析等。

来自心理疾患的警讯

 

朱晓卿医生表示,若一个孩子在行为上出现变化,则家长要小心。例如,突然吃的少或吃的多,睡眠少了或嗜睡;易怒或易哭,总和别人吵架或打架;不做功课,成绩一落千丈;之前愿意和同学们交往或参加一些活动,但现在却不愿意了;以前很少出门,现在却三更半夜不回家,或者每晚都长打电话不已;对未来感到没希望等等。凡是出现了和之前不一样的“变化”,都有心理上变化的可能,家长就要多加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

 

对于华裔成人也是如此。朱晓卿表示,若你每天总感觉很累,没有精力,自己的小孩子刚讲几句话你就暴跳如雷,觉得压抑、烦躁、消极、困惑或者觉得透不过气来,甚至有自杀或伤害别人念头时,这些都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警讯,就要特别注意并及时寻求帮助。

 

你会找乐子吗?

日常生活中学会找乐子、找乐趣,放松自己,不是等心理健康问题出现后再找医生来梳理,是华裔成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对此,家庭医生叶宏的建议是,走出家门去参加任何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宗教的、社区的、同事间或亲朋好友间的,别管什么样的交流,只要能将自己的心理压力释放出来就可以。


但是很多华裔会找乐子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朱晓卿医生表示,很多华人以为找乐子就是坐在家中垒长城打牌,或是到大西洋城或康州赌场去赌博,这是大错特错的。她表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途径可以找到乐子,例如逛街,找美食,到公园闲逛,到中文书店买本自己喜欢的书,听音乐,跑步,剪发,甚至烦心时洗个热水澡等都是放松自己、有乐子的方法。


但问题是华人有几个肯花钱去书店买书或挑选优秀唱片来欣赏?华人千年不改的是舍得大把花钱去搓饭,舍得将辛苦挣来的钱都扔在赌场,所以就有了目前在大西洋城或康州赌场,华裔成为其生力军的繁荣景象,才有了日前在纽约布朗士区发生的赌场巴士车祸造成15名乘客死亡,且死亡人士全部是华人的罕见惨剧发生,由此可见华人是多么的好赌,且由此再衍生出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就是本文刚开始列举的纽约华裔潘汉民因嗜赌成性,赔进去两家餐馆和两栋房屋不说,还手刃前妻的妹妹、姐姐、岳母和外甥。


所以会找乐子的华人不多。纽约华人的大多景象是一方面背负着沉重的生活、经济压力,一方面又因不会找乐子而令生活雪上加霜。


来自台湾,精通中华文化的朱晓卿甚至表示,宗教也会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帮助,例如佛教中的关心概念和打坐,孔子的中庸之道等都对人们心理健康有帮助。不要将生活安排得密不透风,要学会让生活有弹性,只将生活的75%安排满,富余的25%用来应对突发事件和问题。

 

对于华裔青少年,朱晓卿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告诫父母们,千万不要以忙当借口而忽略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尤其华裔家长经常把赚钱代替了对孩子的关注和爱,以为给孩子提供金钱、房屋和好的教育就是爱的表现,还有很多家长总是将"我赚钱是为了你"挂在嘴边,或者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一概无所谓,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极大误区。

 

朱晓卿医生还希望华裔家长能牢记一句话:Do you enjoy your children?也就是一定要愿意花时间来观察和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朱医生也再次提醒华裔家长,千万不要以忙为借口而将新生婴儿送回中国家乡去抚养。因为05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也是最需要保护的时期,一个孩子身心安全基础的建立,感受到重视和体味被爱的感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华裔父母在孩子人生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却不在孩子身边,虽然在这几年时间里挣了些钱,但日后要为孩子罹患心理疾患付出高额的代价实在不划算。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每个人都憧憬健康,但你了解健康的内容与概念吗?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与华人传统的理解有明显的区别,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才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