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終允國際救援 急需大型直升機、吊掛挖土设施
(2009-08-14 11:13:43)
标签:
莫拉克飓风救援死亡台湾杂谈 |
分类: 杂文 |
马英九终允国际救援
昨天马英九终于点头表示乐意接受国际援助,台湾行政院并列出包括可吊挂32吨挖土机的大型直升机、组合屋、消毒水、消毒机等援助清单。此消息对近6日来一直饱受莫拉克肆虐巨痛,已造成116人死亡、59人失踪、45人伤,并至今还有很多人生死不明的台湾同胞来说是个惊天的好消息。
莫拉克风灾余波已演变成外界对马英九政府执政能力的质疑,台湾社会多番指摘当局救援体系混乱、行动迟缓。有驻守南部的陆战队士兵透露,驻军虽已准备好救灾,但呆等4天后却仍只有上峰一句话「等命令」;原先对外援持采观望态度的马英九,昨天终于公开表示接受国际援助。当局称,可吊挂重型挖土机的大型直升机是目前台湾最需要的援助。
刘兆玄访灾场5分钟
行政院长刘兆玄昨天南下勘灾,不过他却穿着发亮的皮鞋听防灾人员简报,在灾区视察时,在湍急的河岸旁看了5分钟后就准备离开,有愤怒的灾民气得向他说「这里也是灾区,5分钟就可以了吗?」一名灾民大骂他是「落跑院长」,「我回来这里3天了,他(刘兆玄)却只待5分钟」。
无独有偶的是,国防部长陈肇敏前天到台东视察救灾时,在场官兵却要暂停架桥工作,「立正」恭迎陈肇敏一行到来,约停顿了40分钟,等陈肇敏离去后才恢复工作。在外界批评声浪下,军方昨天再增派4000多人力赶赴灾区救援。
面对台风莫拉克造成重大灾情,马英九未动用「统帅权」直接下令军队救灾,其领导能力遭到前总统李登辉等人的质疑,而一名陆战队官兵前日在网上贴文指出,陆战队是南部唯一有怪手(挖土机)、装土机等重型机械的部队,更是九二一地震后复建有功的部队,但「灾民你们等被救,可是我们却苦等4天等不到命令出去救灾」;国防部副参谋总长吴达澎在接受媒体查询时则回应说「不是想去就能去,军队是一个有组织的单位」。
救灾混乱
成功大学副校长、水利海洋工程系教授黄煌煇前天在国民党中常会罗列出包括国土复育法案搁置没有执行、河道占用行水区阻截河水宣泄、桥梁安全检验没有专责单位、官商勾结影响泄洪安全、工程缺失等5大弊端;前台湾省政府水利处长、台大教授李鸿源则指出灾情惨重是土地超限利用,「许多不该住人的地方都住人,才造成巨大伤亡」,他说,50年前八七水灾死伤都在平地,现在死伤最严重都在山区,这是超限利用的恶果。
对台湾「八八水灾」的惨重灾情,大陆在第一时间就捐款1.06亿人民币赈灾,美日等国也相继提出援助,但台湾对外国的援助却表示要「再评估」,外界批评马政府是为了要顾面子。昨天马英九终于点头表示乐意接受国际援助,行政院并列出包括可吊挂32吨挖土机的大型直升机、组合屋、消毒水、消毒机等援助清单。
但另一篇报道却让世界对莫拉克飓风发生后台湾已失去最佳救人的72小时黄金时间,在灾难发生近6天后还能救出多少被掩埋或冲走的民众而大发疑问。
搜救专家:救人已太慢
「现在抢救人命已太慢了,救援队只是进入灾区抢救尸体!」在台东灾区太麻里搜救多天、昨天转往高雄甲仙乡小林村重灾区搜救的台湾「国际紧急救难总队」教官吴承錩向本报表示,此次救援行动相当困难,由于山泥倾泻,民众被走或被土石活埋,由于尸体是整个埋在土石下方,搜救「就像是大海捞针」。他说,在台东的搜救6天以来「没有搜救到任何一个人」。
曾参与10年前「九二一大地震」搜救的吴承錩说,像四川大地震或九二一大地震,虽然有大量房屋倒塌,由于还有缝隙,被埋者仍有空间可以呼吸,还有生存机会,但是山泥倾泻的被埋者是整个覆盖在土石下,「没有任何的缝隙可以呼吸」,生存的机率是微乎其微,加上被掩埋的面积广大,搜救相当困难。
吴承錩坦承外界会有救灾行动迟缓的批评,主要是因为重灾区位于山区,受地形限制很难进入,加上天候因素、联外道路完全中断等;对军方直升机频繁往来灾区,却只是搜寻被困者或空投救援物资,而不是挖掘被埋者问题,他解释说,由于活埋者生存机会渺茫,救援行动「以被困者为优先」,先将救援物资运到,让灾民不断粮,然后才是搜救被埋者。
但救难总队秘书长张丽凰认为,官方救难人力不足,如果灾情发生当天就立即征召民间救难人员,情可能会好些,「救难总队人员是自己主动去台东报到」。她也坦承,台湾救灾直升机太少,「飞机调派不出来」,因此以运送救援物资为主。